贵州省水城县“三变+科技” 特色扶贫经验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01 11:35: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夏勇 田弋夫 余德顺 唐从国 王竑晟 韩永滨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科技扶贫,“三变”改革,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猕猴桃,玄武岩纤维

玄武岩纤维产业科技扶贫

玄武岩纤维材料是以玄武岩为原料的新型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等特点,还具有耐高温及耐低温性能佳、耐酸碱、抗氧化、抗辐射、绝热隔音、防火阻燃、过滤性好、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高、适于各种环境下使用等优异性能。玄武岩纤维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消防、环保、航空航天、军工、汽车船舶制造、工程塑料及建筑等领域,具有综合性能好、性价比高、产业链长、用途广等优势。玄武岩纤维是我国四大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之一,被誉为 21 世纪“火山岩变丝”“点石成金”的新型环保绿色纤维。

水城县蕴含丰富的玄武岩资源并具有能源优势,地方政府将玄武岩纤维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建设了六盘水玄武岩科技产业园,占地 2 000 亩,总投资 27.5 亿元。为此,特向中国科学院提出了重大科技需求,期望中国科学院在产业发展上予以科技支撑。

2017 年 4 月10日,水城县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签订协议,成立了水城县首个院士工作站,打造玄武岩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搭建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项目团队在原料筛选、生产工艺改进、技术标准制订、开发新产品、质量控制、专业人才培养、聚合集成产业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玄武岩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已成为水城县乃至六盘水市脱贫攻坚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预计 2019 年将达到年产能 8 万吨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实现产值 100 亿元,4 000 人就业。

马铃薯产业科技扶贫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仲乃琴团队长期从事马铃薯绿色丰产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工作,创建了高效节能低成本的马铃薯组织培养方法,研发出便携式马铃薯病毒检测试剂盒、环保肥料增效剂、马铃薯专用叶面肥等多项专利技术,在北方马铃薯主产区示范推广 500 万亩以上。马铃薯是水城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但单产仅为 1 000 公斤/亩,生产水平落后,收益低,是产业扶贫的关键制约因素。应当地政府请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派遣专家开展专项调研,将比较成熟的绿色丰产技术体系中的部分技术,移植到贵州水城的马铃薯扶贫工作中来。通过农业高新技术输出和扶助,探索科技扶贫新路子。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起“科技+精准”的扶贫新模式。主要成果包括:

与水城县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建成院士工作站和科技扶贫基地。方荣祥院士、仲乃琴研究员等多次来到水城县,举办科技报告、技术讲座等活动,累计培训 600 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管理人员和农民的科技水平。

2018 年 6月建成投产种薯繁育中心,夯实马铃薯产业根基。该中心年产优质脱毒试管苗 1 500 万株,微型薯 3 000 万粒,原种约 1.2 万—1.5 万吨,可支持水城县 10 万亩商品薯生产。

开展技术示范,助力产业扶贫。与当地企业合作,选择精准帮扶对象,组建贫困户合作社,通过大田示范传授农业新技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2017 年,示范的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使青林乡田坝村千亩马铃薯、人参果、辣椒喜获丰收,带动 228 户 695 人脱贫。2018 年,示范的绿色高效种植技术使玉舍乡木柯村的马铃薯原种增产 40%—80%,帮助 199 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  1  2  3  4  5  6  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