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第一村的蝶变

发布时间:2017-12-15 17:25:00 | 来源:《中国扶贫》杂志 | 作者:高永伟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四川,永和镇,“悬崖村”,“云端村”,胜利村

从多芽重楼到励志脱贫——心之变

山顶上余光清和他精心培植的多芽重楼

“两年发芽,三年结果,五年收益。”能种重楼的人,都是很有韧劲的人。余光清就是这样一个人。早在2007年就搬下山,没事了他还是喜欢在山上耗着——和他喜欢的重楼。重楼是一种药材,《新修本草》记载:“一名重台……有二三层,根如肥大菖蒲,细肌脆白。”当地俗称“七叶一枝花”。

药材价格浮动不大。重楼浑身都是宝,芽可以卖钱,180元一斤,红色的果也可以卖钱,400元一斤。所谓物以稀为贵,这种药材值钱,问题是,产量低。2007年余光清因修房子出现事故,腿部受伤,不能干重活。妻子因之弃家,是他一个人,养育两个孩子。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是土农民,但相信科学。”从小对药材感兴趣的余光清,琢磨着怎么提高重楼产量。“老人说我不正干,几十年了重楼都是一个芽。”

余光清相信科学。2009年,他在山上发现了一棵多芽的重楼,这让他大喜过望。经过精心培植之后,竟然繁衍成功了!

“这是我坚持的,我坚持的成功了。”天然重楼生于山坡林下荫处或沟谷边的草丛阴湿处,是怕光的植物。山上栽种了几年的四亩多芽重楼,是他的宝贝。“有太阳盖遮阴网,下雨了开水沟排水。”多年的辛苦不负,见效益的余光清,越发自信了。

在记者走访的胜利村六七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五六户都种植重楼。

“谁领着种的?”

“余光清。”

“卖了多少钱了?”

“还没有咧,重楼慢。不急。”

探索出新路的余光清成立了“丰源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上重楼,发家致富。今年3月份,他在新村山下的药材基地建成,借助精准扶贫政策,扶贫小额信贷2万元,培植多芽重楼。

“余光清可当老师了,已经在夜校授课3次。”永和镇人大主席卢曦是胜利村脱贫攻坚联系干部,他向记者介绍说,今年胜利村创办了农民夜校,组织村民学习惠农政策、培训实用农技,先进带后进,村内贫困群众全覆盖参学受训,帮助改变落后观念。余光清被聘成为农民夜校的义务教员,负责向其他群众传授重楼种植技术。

在山顶上,余光清用小铲子挖出一棵多芽重楼给记者看。他用小木棒细细剔去如向日葵大小的块根上的泥,时不时吹几口气,那样一份郑重,让人看了感动。

永和镇专职扶贫副书记刘金俊告诉记者,余光清是励志脱贫奖金的获得者,奖金3000元。记者从永和镇了解到,2016年以来,永和镇建立7万元脱贫攻坚自主脱贫奖励资金,对通过勤劳脱贫、自主创业脱贫以及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人或组织进行奖励。对像余光清这样成立合作社,对贫困户提供优质种源、技术、回收等服务的,奖励2000元到5000元不等。

胜利村在镇基金基础上设立8000元年度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村内庭院卫生整洁、致富实效明显的村民。基金设立以来,在遵纪守法、自力更生、弘扬新风上,16户贫困户互比互学,获得1000到4000元不等的励志奖励基金,村内24户村民也获卫生洁美户奖励基金,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余光俊种了一亩重楼,他也是励志金获得者。2012年从山上搬下来的余光俊,可谓“成家立业”。余光俊一家四口人,母亲81岁,现年42岁的他,有一个两岁半的女儿。之前在山上,家里条件差,娶不上媳妇。2012年搬迁下来,按照当时彝家新寨政策,补贴3万元,盖起来新房。2013年和现在的妻子结婚。余光俊是个勤劳的人,养了20箱蜜蜂,十几只羊,按照镇上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脱贫奖励机制,奖励了3000元产业发展励志金。

走访中,曾应涛是一个反复被提到的名字。记者也在采访的第一天,就记住了这个年轻、朝气的面孔。“虽然我目前只有一只手,但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帮扶单位的扶持就是我的另一只手。我将牢牢握住这只手,争取今年脱贫,勤劳、勇敢地迈向未来。”这是今年3月份,乐山市组织的“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活动上,曾应涛的励志演讲感言。2011年这个当时年仅21岁的小伙子因车祸失去右臂,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2014年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下养殖土鸡,学习疫苗注射、鸡苗孵化等技术,现在土鸡初具规模,妻子在水电站上班,4岁的女儿上幼儿园,年底可脱贫。

今年3月份,乐山市启动“感恩奋进·我的脱贫路”主题活动,引导贫困群众在获得感基础上谈感言、亮感奋、说感恩,述说脱贫路上我的家庭梦、家园梦,活动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开展集中宣讲230场、“微宣讲”1400场,覆盖贫困群众10万人。就在半个月前,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乐山市励志扶贫报告上批示,全省要在注重物质扶贫的同时,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感恩奋进。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蜀中多胜景,嘉州(今乐山)尤之。从两千年前司马相如“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大渡河就慢慢为世人所知。近代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大江所阻隔终而丧师殒身,中央红军万里长征,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终成伟业。大渡河峡谷里的这个村落,也从建国前的道林子村,变成了大跃进年代的胜利村,到如今的胜利旅游新村。

<   1   2   3   4   5   6   7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