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伟: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发布时间:2017-11-18 10:54:49 |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作者:黄承伟 | 责任编辑:王振红

关键词:脱贫攻坚


四、挑战与展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挑战之一:难度越来越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 335万人,到2020年平均每年需减少贫困人口近1 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而且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任务重。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深度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缺口大。此外,因病致贫占比高,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2016年为44%,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挑战之二:一些地方精准扶贫还没有真正落地。贫困识别不够精准,简单算收入、“搞摆平”,仍有一些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未纳入建档立卡。帮扶措施不够精准,存在缩小版的“大水漫灌”。贫困退出不够精准,有的地方算账脱贫、突击脱贫。有的脱贫基础脆弱,存在返贫风险。挑战之三: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有的地方为图省事、赶进度,大包大揽、送钱送物,“干部干、群众看”,不注重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不少贫困群众安于现状,单纯依靠外界帮扶被动脱贫。或习惯“等靠要”,依赖政策不愿脱贫。挑战之四: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有待加强。贪污、挤占、挪用等老问题仍时有发生,资金闲置滞留等新问题逐步显现,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仍有较大空间。挑战之五:扶贫政策实施存在盲区。对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在扶持政策上不一致,造成部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群众不满意。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的政策支持比较多,而接近扶贫标准的边缘户得到政策支持很少,造成部分农户心理不平衡。部分脱贫户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脱贫质量不高、稳定性不强,脱贫后扶持政策减弱,极易返贫。

应对上述挑战,需要以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继续推进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坚持目标标准不动摇。按照“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总目标,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实事求是,确保贫困人口科学合理有序退出。其次不断夯实精准扶贫基础。实现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把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以及返贫人口全部纳入。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选好用好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不走的工作队”。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聚焦深度贫困精准发力。精确瞄准,倒排工期,拿出超常举措,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村和因病致贫贫困户的支持力度。第四求真务实严格考核。纠正形式主义问题,严防弄虚作假,不断提高贫困识别、帮扶、退出精准度。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共享。严格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认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省际间交叉考核。通过组织年度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督促问题整改落实,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第五加强宣传教育。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实践和成就,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及时推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验,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作者:黄承伟,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


1  2  3  4  5  6  7  8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