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伟: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发布时间:2017-11-18 10:54:49 |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作者:黄承伟 | 责任编辑:王振红

关键词:脱贫攻坚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显著提升。一是教育文化状况明显改善(表2)。二是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表3)。三是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2016年,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国有农村低保对象2 635.3万户、4 586.5万人,全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3 744.0元/人·年,比2015年增长17.8%;全国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496.9万人,比上年减少3.9%;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228.9亿元,比上年增长9.0%。

表3 2012—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指标名称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拥有合法行医证医生/卫生员的行政村比重(%)

83.4

88.9

90.9

91.2

90.4

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的农户比重(%)

84.4

86.8

90.3

91.4

拥有畜禽集中饲养区的行政村比重(%)

16.0

23.9

26.7

26.9

28.0

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的自然村比重(%)

27.7

34.4

39.2

44.7

所在自然村垃圾能集中处理的农户比重(%)

29.9

35.2

43.2

50.9


脱贫攻坚的综合社会效应开始显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以来,各级干部深入贫困地区帮助贫困群众,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坚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社会各界互帮互助,改善了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和谐,巩固了社会稳定;贫困群众高度认可扶贫政策,对扶贫成效满意度高,对党和政府满含感恩之心。在政府主导发挥制度优势,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促进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弘扬,汇聚更大脱贫攻坚合力。截至2017年6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3.43万家,精准帮扶3.57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56万个)的538.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投入433.48亿元,公益投入91.2亿元,安置就业41.7万人,技能培训44.2万人。大量公益组织积极开展的有关扶贫开发的活动或项目,在生存扶贫、技术扶贫、教育扶贫、幸福工程、人口扶贫、合作扶贫、文化扶贫、实物扶贫以及环境扶贫方面卓有成效。广大公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实现扶贫济困,2016年全年共接收社会捐赠款827.0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全年有1 165.8万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其中在2014—2016年每年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前后,募集的扶贫资金就达到250多亿元。

中国减贫成效为全球减贫作出重大贡献。按照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测算,从1978年到2016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3亿,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至2016年的4.5%。按照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极端贫困标准,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1981年至2013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了8.5亿,占全球减贫总规模的69.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5年发布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在全球减贫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由于中国的进步,东亚的极端贫困率从1990年的61%下降到了2015年的仅有4%”。

1  2  3  4  5  6  7  8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