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满村村民以木棍作柱、篱笆当墙、木板为顶搭建的“千脚楼”。
光明网讯(记者 刘超)一条10公里的山路,门才科一家五代人走了200年;一栋木屋,五代人住了200年。
每20天他就要下山一趟去买些生活必需品,最主要的还是盐巴。往返一趟要走10公里山路,5、6个小时。他住的是土坯和木头垒起来的房子,人畜混居,房顶的木板时间一长就会朽坏,差不多五年就要换一次。
而今年年底,门才科就要和妻子与儿子儿媳、孙女一家五口搬到山脚下的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那是木石结构的楼房,不会漏雨,屋顶也不用翻新,卖盐和粮食的商店就在两百米外。
“訇西(音译)”、“訇西”,门才科在交谈中反复用白族语言重复着这个词,当地人告诉光明网记者,这是高兴的意思。
吃山
“脚一滑,人就给‘吃’了”
门才科的高兴不是没有道理,住在山上这么些年,他既感谢大山,却又时不时想离开大山。
上山的小路两边,最多的就是苞谷(玉米),而这也正是门才科一家人的主食。“尝尝这饭。”门才科与妻子从一旁的土台上翻出几个碗揩了揩,请上山的人一起吃。
53岁的门才科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洛本卓白族乡金满村的村民,住在距离山脚10公里的山上。当地人告诉光明网记者,金满村有11个村民小组,大部分都在深山中,门才科所在的组并不是最远的,还有三个小组在另外的山头,距离山下将近1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