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贫困中国方案 在统一战线肝胆相照故事里

发布时间: 2016-10-17 15:48:0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江玲 张宁锐 李培刚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关区,民建,九三学社,中国故事,贫困学生,统战部,致公党,民盟,农工党,民进,民建,民盟,民革,政治协商

致公党:昔日“难关村”今朝橙满园,产业扶贫是关键

扶贫坐标:贵州毕节七星关区、重庆市酉阳县

品牌行动:同心·致富行动

蒋作君常务副主席、曹鸿鸣副主席听取一线工作人员脱贫攻坚汇报

地处赤水河畔的橙满园村,原名南关村,耕地8500亩,人口3560人,地势起伏较大,沟壑纵横,石漠化以轻、中度为主,有极少部分强度石漠化。27年前的南关村,人均纯收人不到300元,其中杠子林组、手扒岩组吃了上顿无下顿的就有30余户,甚至有的农户因为一年种粮只够半年吃,无奈之下只好在外乞讨为生。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经济贫困就是昔日南关村的真实写照。

2000年,南关村摘掉了贫困帽子;2004年进人全市50个经济强村行列,村名也更名为橙满园村;此后,该村先后被列为“四在农家”、“文明和谐村”、“新农村建设”等试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8年的196元增加到现在的4780元,森林覆盖率从不到20%增加到88.55%,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1‰下降到7‰。

昔日“难关村”,今朝橙满园,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致公党中央的帮助。作为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下面的一个村,南关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从1988年到现在,27年的时间,整个七星关区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8年,毕节试验区成立后,致公党中央及各级组织与七星关区结下不解之缘。多年来,致公党中央及各级组织高度关心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智力支持为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示范带动为特色,从发展农业、增加副业、建立示范村、引进项目、关心教育、扶贫帮扶等方面出发,为七星关区“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注入新血液。

智力帮扶:托起明天的太阳

扶贫先扶智。在长期的帮扶过程中,致公党中央领导人深刻认识到,七星关区的差距主要在人。要破解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必须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

谋定而后动。找准根源后,致公党中央结合七星关区实际,开展“一帮一”对口帮扶——

2004年4月,援助原毕节地区聋哑学校25万元修建了一幢教学楼,筹资120万元设立毕节试验区贫困大学生奖励基金,筹资60万元设立七星关区青场镇贫困高中生奖学基金;

2007年,筹资20万元为七星关区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100名,投入10万元设立新东方奖学金,支持七星关区特殊学校教学工作10万元;

2008年9月,协调资金50万元修建七星关区大新桥办事处小河村希望小学和卫生室;

2013年,协调国家科技部投入300万元资金在我区实施“富民强县”项目;协调北大青鸟集团实施“致公学生培养计划”,4年共投入资金25万元资助我区4名贫困学生免费在京学习;致公党上海市委投入资金50万元续建致公科普中心,为七星关区实验学校100名师生开展环保讲座;致公党南京市委帮助七星关区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700名。开展青少年科普培训活动,培训学生1.2万余人次;致公党江苏省委在毕节二中举行“致公课堂”开班仪式暨捐赠仪式,共为我区捐赠价值10万元的32套英语教学软件及1500套中小学教辅书籍、课外书籍。

……

多年来,致公党中央跋山涉水,不辞辛劳,群策群力,呕心沥血,全心全意致力于推动七星关区经济社会发展,让七星关区人才资源上了一个新台阶。

医疗帮扶:迈开大健康新步伐

医疗设备、技术落后一直是七星关区医疗事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受基础条件影响,全区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为帮助七星关区破解这一难题,促进全区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2013年,致公党中央将区人民医院作为“中国致公党医卫帮扶基地”,并协调天津医科大学与区人民医院签订了帮扶协议,计划以区医院为带动,促进全区医疗事业健康发展。

同年8月3日,“中国致公党医卫帮扶基地”正式揭牌,从此,致公党中央一系列医疗帮扶活动陆续展开——

协调致公党浙江省委与我区市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帮扶协议;

协调北京悦康药业集团为区人民医院捐赠价值50万元药品;

协调引进蒙古蒙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在七星关经济开发区建设保健品、丹参牙膏生产项目;

以“致福送诊”活动为载体,协调各级组织到七星关区人民医院开展讲座、义诊等;

……

2013年,致公党中央及各级组织为七星关区捐赠30万元医疗设备,安排6名卫生员到天津培训。截至目前,致公党中央及各级组织开展“致福送诊”活动9次,免费治疗 1000余人次,为七星关区大健康产业计划贡献一份力。

产业帮扶:助推跨越发展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合理……致公党中央深刻体会到:七星关区只有从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才能有新出路。为此,致公党中央因地制宜,着力从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等方面入手,奏响“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的新乐章。

2004年,青场镇青坝村被致公党中央定为帮扶基地。从此,各级致公党员深入青场镇田间地头,以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为突破口,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邀请专家考察、论证,帮助搞基地试验、示范与推广,成功引导农民转变经营土地的观念。

如今,青坝村已成为青场镇“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之一,产业配套正逐步趋于完善,年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510元增加到2013年5962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示范带动,发挥更大效应。2014年3月,致公党中央将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三合村作为定点帮扶示范点。此后,致公党中央领导及一批批致公党员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调研,详细了解农业、教育、卫生、小城镇建设、旅游业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2015年3月,致公党福建省委调研组赴杨家湾镇调研现代高效农业产业;

同年5月,致公党镇江市委到杨家湾镇调研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高起点、高标准把三合村逐步打造成全区茶叶产业的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区茶叶产业发展。

……

为助推七星关区产业发展,致公党中央多次组织企业家深入七星关区开展考察投资活动:协调广州吉隆集团在七星关区南山公园建设“乌蒙生态风情园”;协调珠海市民营企业商会与我区签订初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进致公党党员投资的贵州炬晟照明有限公司落地七星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以此契机对光电企业进行了招商,又引入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LED360度发光灯丝企业联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投资,逐步打造七星关区工业园区中的“贵州光谷”项目。

自帮扶七星关区以来,致公党中央累计协调资金4.12亿元,实施“富民强县”项目、高寒山区设施农业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七星关区现代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区、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农村沼气示范点、稻田养鱼示范基地、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同心水渠、致福工程、致公书屋及致公科普活动中心、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血液。

如今,七星关区作为毕节试验区中心城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已初步见成效。天蓝了、山青了、水净了,一座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傲然挺立。然而,“乌蒙腹地、三省红都”处处留下了致公党帮扶的赞歌,七星关区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全国城市之林。

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南关村以“三江源”生态保护项目为契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狠抓扶贫开发,如今,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群众素质强起来了。

此外,“茅台酒原产地及赤水河上游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项目”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将重点打造“两线四翼”八条产业示范带和“5521”(50万亩特色经果、50万亩蔬菜、20万亩生态畜牧业、10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示范工程,这成为加快七星关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2014年5月,致公党同济大学专家学者赴七星关区,完成了围绕“毕节赤水河流域上游生态屏障构建”和“毕节七星关区生态旅游规划”两个专题开展美丽乡村实践调研,并为毕节市做出一个具有实际性和指导性的旅游规划方案。

今年,致公党各级组织在杨家湾镇种植以樱桃为主的“同心林”示范点已启动实施,同时,引入党员企业金海农业有限公司打造果蔬产业基地,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带领农民实现种植结构调整。

同样的故事还发生在酉阳县,1990年,致公党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对酉阳县实施定点帮扶,“智力无边,科技帮扶”在酉州大地拉开大幕。二十年来,在致公党中央无私帮助下,酉阳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累累硕果。1999年,酉阳县于整体跨越温饱;2007年,酉阳人均收入已由17年前的250元变成了6600元。20年多年来,致公党共为酉阳捐建了15所希望小学和3所卫生院,帮扶酉阳贫困农户和贫困学生3000余人。

     1   2   3   4   5   6   7   8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