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贫困中国方案 在统一战线肝胆相照故事里

发布时间: 2016-10-17 15:48:0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江玲 张宁锐 李培刚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关区,民建,九三学社,中国故事,贫困学生,统战部,致公党,民盟,农工党,民进,民建,民盟,民革,政治协商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北京10月17日报道(记者 江玲 张宁锐 李培刚)

新闻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今年上半年,统一战线共完成扶贫项目108个,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4亿元,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35期,培训各类实用技术人员4000多人,组织医疗卫生服务活动40余场,为2000多名患病群众进行免费诊疗。

据中央统战部信息中心介绍,2016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通过专题会议、专家研讨、论坛等多种形式,围绕发挥优势、统筹推进、提升实效等方面,研究参与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统一战线注重将自身优势与定点县实际需求相结合,围绕实施项目、帮扶对象、具体措施、实现目标等与地方充分协商,形成合力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先后有20多位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同志带队赴定点县开展调研,摸清贫困底数、确定具体项目、指导推动落实。

评论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法宝”,为世界反贫困事业贡献了独特的中国方案。

在第三个“扶贫日”来临之际,中国网政协频道(微信号:cppcc_china)采集各民主党派定点扶贫成果和各民主党派的扶贫品牌行动,讲述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诞生的“中国故事”。

民革:在“去不得”的纳雍,民革27年都干了啥?

扶贫坐标:贵州省纳雍县

品牌行动:同心·博爱行动

脱贫成果:20多年来,民革中央投入1100多万元倾情帮扶纳雍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其中,投入帮扶资金560多万元,帮扶该县新建和改扩建13所同心博爱小学;资助400多名贫困学生继续学习;联合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启动教育扶贫计划,为该县培训教师万余人次;组织培训医护人员、农民致富带头人、企业家、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及全县干部职工6000余名。各级民革组织还投入帮扶资金430多万元,帮扶该县新建以角、巴雍、路嘴、乐丰等村卫生服务中心,让边远山村群众看病不再难。此外,还联系民革会员企业家共同投入100余万元资金,帮扶青山村52户少数民族群众改建危房、发展以本地樱桃为主的种植业、以本地特产糯谷猪为主的养殖业等。并争取到总投资达100亿元的纳雍电厂项目落户,实现了“煤从空中走,钱从天上来”的构想。电厂建设和投产带动了煤炭开发,也带动群众发展蔬菜种植、牲畜养殖以及运输、餐饮业,加快了该县小城镇建设步伐,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增长。

  同心工程培训

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各地游客和商贩络绎不绝。“山上十几亩地都种上了玛瑙红樱桃,今年又能赚个十几万元。”说起今年的收成,杨友能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厍东关乡,农户们 “腾笼换鸟”,实施“粮地种果”。“现在种玛瑙红樱桃,比以前种玉米每年每亩地可增收近万元。这两年外出打工的都少了,种樱桃的人多了,我们这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作为纳雍“北大门”,厍东关乡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扩大樱桃种植面积,眼下已带动1.2万户农民参与种植,总溪河两岸的樱桃“火”了,农民的腰包鼓了。

在贵州省纳雍县,类似于厍东关乡这样改变的还有许多。而20多年前,纳雍县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就在1992年民革中央首次组织农、林、牧等方面的专家对纳雍进行了为期8天的扶贫考察时,不堪风雨的茅屋点缀着大山,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在乡村小学前后徘徊,村民最常吃的是芋头蘸辣子、盐巴。而“纳(雍)、威(宁)、赫(章),去不得”,是当时流传于乌蒙山区的一句民谣,道出贵州毕节封闭落后,谁家也不愿把姑娘嫁到这里来。

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定点扶贫联系县,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说:“当时的民革领导提出,我们要啃就啃硬骨头,骨头不硬没有味道,所以就选择了纳雍。”

从此,“纳雍不脱贫,民革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民革不断线”成为民革对纳雍人民的庄重承诺,纳雍的发展与民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27年来,民革协助当地中共党委政府,不仅推动当地改变了落后的面貌,更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全党聚力,为纳雍扶贫

扶贫伊始,民革中央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打造重点产业、提高当地财政收入上。经深入调研考察,民革中央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开发煤炭等资源优势,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整体帮扶思路,并组织专家在设计规划、管理体制、安全生产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在民革中央联系协助下,2000年10月,总投资43.5亿的一期120万千瓦火电厂被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并破土动工,2003年6月,二期180万千瓦火电厂又落户纳雍。两个电厂已成功并网发电,使纳雍县成为了“西电东送”、“黔电送粤”的重要能源基地,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煤电托起纳雍县”的构想变成现实,有了支柱性的产业,也就有了跨越式发展,实现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基本条件。

此外,总投资20亿元的无机粉体环保纸项目也已具备机器设备进场安装条件。有了支柱产业,纳雍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群众的小康路正越走越宽阔。

2011年,民革中央还探索建立了东部十省市联手帮扶纳雍工作机制。到现在,参与到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地方组织早已不局限于十个省市,越来越多的民革地方组织把帮扶触角伸向了这里。

这期间,一大批民革知识分子、企业家和其他社会人士为纳雍付出了大量心血。许多民革党员给纳雍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河北资深创业教育专家任继成教授在纳雍举办了多期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班;安顺蔬菜种植专家李国瑞一次又一次地赶往纳雍,常年为农民进行商品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教育先行,助力深化改革

“你几岁了?”“十岁了。”“为什么不回家吃饭?”“家远。”“中午吃什么?”“没得吃。”2007年,核桃寨村小学门口的一次对话,深深震撼了民革党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此后,他带领集团在纳雍建起了包括“3·20教育扶贫项目”、贫困生助学、师资培训、学校修缮等在内的立体化教育帮扶体系,累计投入逾千万元。2013年受帮扶的19名学生全部考上重点大学,在当地引起轰动。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民革始终认为,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升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是脱贫的根本出路。二十多年来,民革始终坚持智力帮扶,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推动纳雍把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把各项帮扶工作推向深入。  

民革中央会同当地中共党委政府,探索一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核桃寨村,学校校长任村主任,村支书任学校副校长,交叉管理;学校教师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利用现场授课、远程教育等手段为村民传授文化知识,培训农业技能,普及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各类学习培训在更新村民观念、提高村民技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少参加过培训的农民成为养殖能手、种植大户,率先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多年来民革中央还为纳雍教育发展争取总投资达1200万元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动员社会力量捐资500多万元新建改建扩建15所希望小学,动员民革中央机关捐款8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多年来民革中央争取资金400余万元帮助纳雍改善卫生条件,牵线北京发景绿色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资约60亿元建设纳雍县人民医院。在此基础上,还帮助纳雍争取中国红十字会拨款10万元、省改水办拨款300多万元建立改水点126个,受益群众11.31万人。经过27年的帮扶,纳雍县GDP已突破30亿元,成为全省进位幅度较大的县之一。

产业扶贫,提升“造血”机能

民革组织蔬菜专家指导实施蔬菜示范种植项目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积极支持。经过几年努力,蔬菜生产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要,还远销到四川、重庆等地。

根据纳雍县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民革组织专家编写了《纳雍县主要蔬菜栽培技术》一书,免费发给农民群众。到2006年,纳雍县已建立8个蔬菜生产专业村,以长沟村为代表的蔬菜生产基地,每亩最高产值达到8000元,户均收入达2万元。商品菜种植已经成为纳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从提高县级财政收入到实现农民个体增收,记录了民革中央25年来帮扶纳雍的历程,也是民革中央面对新形势下扶贫工作做出的思考和转变。把生态农业产业作为下一步扶贫产业主攻方向,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使农民具有“自我造血”机能。纳雍人民脱贫致富、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1   2   3   4   5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