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反贫困中国方案 在统一战线肝胆相照故事里

发布时间: 2016-10-17 15:48:0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江玲 张宁锐 李培刚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关区,民建,九三学社,中国故事,贫困学生,统战部,致公党,民盟,农工党,民进,民建,民盟,民革,政治协商

民建:“输血”更“造血”,听村支书的打油诗怎么写

扶贫坐标:贵州黔西县和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

品牌行动:同心·思源工程

脱贫成果:民建中央协调多家民建会员企业到黔西投资兴业,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总投资70多亿元,解决就业400人。为黔西县、丰宁县、黔西南州怀丰一级路、丰宁蓄能电站、毕节飞雄机场、黔西电厂二期等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建设。资助黔西建设“同心·思源”生态农业园,种植高粱、樱桃、黑莓等各类经济作物9000亩;资助丰宁发展大棚蔬菜500亩,协调对接北京市场,增强当地的“造血”功能。

民建中央五年共投入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重点改善帮扶县民生问题,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室84所,捐赠救护车40辆,组织医疗专家开展送医下乡活动10批次、义诊2000人次,切实解决就医难问题;捐资100万元实施毕节大海子同心新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协调200万元用于黔西应对干旱灾害,投资30多万元修建抗旱水井及管道配套设施,解决饮水问题;在两个扶贫县捐建图书室8个,捐赠图书1万册、各类教学设施价值总计20万元,培训教师、医生、基层干部和各类实用技术人才5000人次。培训中小学教师1400名;通过“走进去、请出来”等方式培训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275名。在两县修建沼气罐800套,连续12年在丰宁开展送温暖活动。

2016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率队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调研

2004年前,这里曾山岭光秃、房屋矮陋;这里曾经“交通靠走,通讯靠吼”;这里的百姓若想走出村子,必须翻过一段被当地人称作“手扒岩”的悬崖,这里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年,年人均收入214元,年人均粮食产量171公斤;这里可谓“一贫如洗”;这里的百姓,可以说 “一穷二白”,这似乎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地方……

如今这里一栋栋独具苗家风情的新居错落有致,这里已成为省级著名景区“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这里就是位于百里乌江画廊鸭池河大峡谷的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一个有名的极贫村,也是民建定点扶贫贵州黔西县的一个村。

在民建中央的黔西扶贫行动中,化屋可谓一个“起点”。

如何脱贫?如何致富?这些成了化屋村内祖祖辈辈,以及化屋村外的人探索已久的命题。

“我们去看了以后,觉得在这个地方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村民是能够脱贫致富的。”由民建中央派到黔西挂职、现任黔西县副县长的李晔鸿这样告诉记者。

多年之后,人们将化屋村作为典范,这样总结道:化屋村这样一个出了名的极贫村,为扶贫事业提供了“绝佳的战场”——实现化屋“蜕变”,不仅事关千百化屋人的福祉,更关涉“摸索一条确实可行的帮扶模式”。

这是一段漫长的过程。

先是“输血”。

筑路,修房,挖水窖,建沼气池。

在民建中央和黔西政府的努力下,化屋村终于修通了与外界联系的14公里油路,结束了千百年来不通公路的局面;同时,民建中央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在该村实施了175户特色民居改造、近万平方米的户间便道和院坝石板化铺设工程,户户通电,户间便道纵横相连;通过民建中央在新任乡实施的“甘泉计划”,化屋的村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水窖,实现了家家通水……

至此,古老的化屋村呈现出一幅风光秀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但要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还有待形成自己的“造血机能”,融入社会的经济发展大潮。

如何才能实现“造血”?民建中央和当地政府为化屋“把脉”,将发展旅游经济和特色农业作为突破口。

2009年,化屋村新建了寨门、观景台、文化墙、村综合办公楼和3万平方米的大型苗族花坡场,改、扩建了化屋码头和配置了3艘大型旅游船舶,对旅游公路沿线两旁的植被进行了美化处理,还引资700万元新建了化屋旅游度假宾馆和接待中心,大大提升了化屋旅游的接待能力。与此同时,实施“东企西移”战略,推动5家民建会员企业正式落户黔西,帮助黔西在多个地区和场合开展项目推介、招商引资活动,为当地方经济发展竭力“牵线搭桥”;

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生态种植业和滚动养殖业,并引入龙头企业,建立民建“同心·思源”生态农业示范园工程,以合同订单式发展模式帮助群众稳定增收;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有针对性开展乡村干部、农村卫生人员、现代农业技能培训,培训人员近7000人次,同时积极联系会内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推动当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化屋自古好风光,山崎水秀车不通。民建帮扶倾情助,领导韬略汇宏图。哈冲引来清泉水,羊岩修成通天途……”这段由贵州省黔西县化屋村村支书邹庚写成的打油诗,真实反映了黔西县化屋村受民建中央帮扶12年来的变化。

而化屋村的变化仅是民建中央帮扶黔西县的一个缩影。

自2004年被确定为民建中央的重点帮扶县后,“贵州黔西”,便成为民建中央及各级地方组织和会员“魂牵梦绕”的地方。民建中央十二年如一日,援助该县实施扶贫项目150多个,投入帮扶资金4000多万元;帮助招商引资,实现签约资金70多亿元;协调项目建设资金2.457亿元,带动投入1亿多元。12年来,民建集全会之力,紧紧围绕“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等五大“同心”工程,在人力、财力、物力、智力上给予黔西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今,民建中央正以一片赤诚之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助力黔西新阶段脱贫攻坚。

和黔西一样,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也同样是民建中央“魂牵梦绕”地方。这个当初由乾隆皇帝御赐取字“丰阜康宁”的县,不仅没有如愿的丰饶殷实,反倒因其是北京主要水源地密云水库的两条河流潮河和白河的发源地,为优先保障供应首都用水水质,产业发展一直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成为地道的贫困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民建中央已经连续帮扶丰宁22年,对这里的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农民脱贫、交通设施和社会事业给予了巨大支持。

如今的丰宁,也同黔西一样,在通向致富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1   2   3   4   5   6   7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