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大迁徙——写在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之际

发布时间:2019-12-24 10:27:5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李银、杨洪涛、汪军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易地扶贫,石漠化地区,贵州,扶贫搬迁

安置小区展新颜 群众跨入新时代

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晴隆县志》记载,三宝乡的苗族、彝族群众在明清时期为躲避战乱而迁徙至深山。

地处石漠化片区、全乡村寨都“挂在”半山腰、全乡只有一条公路与外界联通、乡内无一条河流……躲进深山的先辈们保全了性命,却让后代陷入了贫困旋涡。

来自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两名搬迁户在阿妹戚托小镇里刺绣(6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搬!整乡搬!2016年,省、州、县、乡多次研究后,最终决定在县城城郊的山坡上打造一个阿妹戚托小镇,对全乡1233户5853人实施整乡搬迁。

如今,走进阿妹戚托小镇,只见褐墙灰瓦、花窗雕栏的安置房依势而建、错落有致,硬化的串户路干干净净,不时会有热情好客的三宝人邀请你去做客。一个朝气蓬勃的“新三宝”已然诞生,正在昂首跨入新时代。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因病致贫是三宝乡群众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未搬迁前,全乡卫生院7名医务人员中没有一名执业医师,仅能提供门诊服务,而村卫生室更没有稳定的医务人员。

阿妹戚托小镇新建成的卫生院设有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肠道发热门诊、外科及全科诊室、内科儿科诊室等,并新配备了DR室、B超心电图室等,还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可满足上万人基本就医需求。

“以前村卫生室只能打疫苗,没有药卖。去乡卫生院看病走路要1个小时。”30岁的苗族搬迁户杨登贵说,现在走路10分钟就能到安置点卫生院,从挂号、就诊到开药,每个环节都有专门医护人员,普通的病不出社区就能看好。

为帮助移民“快融入”,贵州按照“安置点建到哪里,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体系就覆盖到哪里”的要求,及时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群团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

据贵州省生态移民局统计,2019年全省整合各类资金25.23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197所;新建安置点医疗卫生项目326个,正在建设12个,基本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医需求;新建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站)29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5个、儿童服务中心184个。

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龙生社区的“四点半课堂”今年12月9日正式开班,已经吸引了300余名小朋友。每天四点半一到,小朋友们便蜂拥而至,安静的楼道顿时热闹了起来。

“小孩子在这里做作业更积极。”搬迁群众庹珍妮说,大儿子在安置点的学校读书,放学后功课有人辅导后,帮了家长们的大忙。

当前,贵州各地正进一步全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全力做好脱贫之后小康路上的“后半篇文章”。

<  1  2  3  4  5  6  7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