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区域的环江科技扶贫样本

发布时间:2019-02-01 11:40: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曾馥平 曾昭霞 张浩 段瑞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科技扶贫,精准脱贫,生态产业,喀斯特区,广西

环江科技扶贫模式面临问题及新思路

新问题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大政策,是实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时代使命。日前,环江县党委、县政府印发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2018 年脱贫摘帽总体工作方案》,而要实现 2018 年底之前全县的全面脱贫任务还很艰巨。目前,环江县扶贫攻坚及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果、核桃等产业发展较快,但收益较慢;香猪、菜牛等产业投资后续乏力;旅游业等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等。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攻克最后的堡垒、打赢扶贫攻坚战,科研人员应助力环江县政府,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及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与产业发展,针对贫困户精准施策,引导贫困人口积极主动参与发展经济,实现贫困户与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

新思路

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中科院在广西环江县开展科技扶贫,在实践及经验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得到了推广。其中,易地扶贫模式被作为广西全区生态移民的样板;植被复合经营模式在贵州、云南等西南喀斯特区域进行了示范与推广;根据区域特点培育的特色生态产业,极具生态效益,更极大提高了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为广大农户所青睐。在新形势下,环江县的全面脱贫摘帽也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中科院亚热带所将继续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与示范,助力环江县精准脱贫,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美丽环江新名片。

继续加强精准扶贫模式建设。结合环江县八大扶贫产业(蔗糖、桑蚕、香猪、菜牛、水果、核桃、林产加工和中草药)的发展,解决喀斯特石山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对新识别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实施精准扶贫,按照“头年示范,次年推广,三年全覆盖,四年达标”的要求,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协助环江县政府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八大扶贫产业成为贫困户收入的主要来源。

积极部署科技扶贫项目。通过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示范推广广豆根等中药材种植、退耕还林还草养牛、环江香猪养殖等一批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见效快扶贫产业项目,使农民人均增收 2 000—3 000 元;结合全县农村污水治理规划的实施,计划在全县每个乡镇推广建立养殖废弃物和生活污水生态治理,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结合环江县产业扶贫调研报告的建议,针对 12 个乡镇产业扶贫的项目建议书,积极争取院内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尽快组织实施,建立示范基地;欢迎兄弟单位研究所、科技人员依据环江县 12 个乡镇产业扶贫项目建议书,根据研究所和研究人员的专业技术优势,主动争取和承担环江县的产业扶贫任务。

2016 年,全国有 28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达到退出标准,并于 2017 年陆续退出贫困县行列。2018 年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贫困县脱贫摘帽将迎来高峰。环江县科技扶贫工作将以环江站为依托,动用全所研究力量,联合所内畜禽健康养殖等多个科研团队,利用一切科技资源,精准施策,重点发力,产业带动,坚决完成好院提出的环江县科技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全力支持环江县按期脱贫。(作者:曾馥平,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曾昭霞,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张浩,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段瑞,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6  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