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记者扶贫日记】咱村“脱贫洋芋”卖得俏!特色种植“造血”见真效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之年。中宣部启动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活动,组织120名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到全国109个贫困村采访扶贫工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推出“金记者扶贫日记”系列报道,为您带来脱贫攻坚一线的真实见闻,敬请关注!
时间:2017年5月8日
地点: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向化藏族乡上滩村
5月8日上午11点左右,上滩村大通三成洋芋良种育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祁三成站在合作社门口欣喜又忐忑。因为一会儿,由青海省西宁市农牧局、林业局、供销联社3家单位联合组成的市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审小组,马上就要来对合作社今年申报示范社工作进行实地评审。祁三成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这也是合作社成立以来第一次接受这么高规格的检查。
祁三成是上滩村洋芋种植大户,依托青海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撑,这几年建成了“产量高、品质佳、销路好”的洋芋育种基地。目前,与云南、贵州、陕西、重庆等省市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我们村里的土地是原生态黑土地,含有丰富的钾元素,这是洋芋最喜欢的一种元素,所以我们繁殖出来的原种一代品种很好,客户种植后的产量也很高。”祁三成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在地里种出来多少就能销多少,市场是供不应求。
由于今年雨雪天气多,洋芋种植推迟了近10天,三成洋芋合作社仍有200多亩地没有种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摄)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今年合作社又流转了500多亩地繁殖洋芋,再加上村民加入合作社的300亩地,如今合作社一共有1200亩左右洋芋育种地。祁三成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往年4月下旬就开始耕地播种,今年由于雨雪天气太多,洋芋种植推迟了10多天,所以抢时抢种的压力很大,每天的用工量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