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去看爹和娘!云南一乡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田野调查

发布时间: 2016-08-29 11:02:02 | 来源: 云南网 | 作者: 邓建华 程权 等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蛤蟆皮,云南山区,田野调查,扶贫,脱贫,长江265公益基金,昆明虫虫爱心联盟,春城晚报,云南网,红河日报

谋生之艰

母亲走后,杨剑、杨立两兄弟由爷爷、奶奶照管,两位老人年事已高,不再适合劳动,一家人的生计都压在了叔叔杨朝清身上。

为了养活一家5口人,当年21岁的杨朝清就去到四川、重庆等地,为当地电力企业架设电网。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除去食宿和交通费用,杨朝清从不乱花,悉数带回家。但随着父亲身体的日渐衰老,杨朝清担心家里出问题后无人照管,只好回到河口周边打工。

 

杨剑、杨立两兄弟的爷爷

他经常在低海拔的红河沿岸管护香蕉林,或从事帮人收割香蕉、玉米等工作。但回到边境地区打工、收入明显减少。“我在山下打工,一个月收入也就是1000多元。两个侄子上小学要零花钱,我父母看病也要钱,有时候我在山下30多度的天气里背玉米,想买根冰棒吃也舍不得。”

村里的小学只办到四年级,杨立在村里读完四年级后,便要到约50公里外的瑶山乡去读五年级。尽管学校管吃管住,但孩子也需要每周20元的零花钱。但就是这20元,也让杨朝清焦虑。“有次回家,我身上就只有20块了,把钱给了侄子后,我心里很不踏实,当天又骑车返回山下面干活去。”

有时骑摩托时送侄子去上学,突降暴雨,叔侄两都被淋湿后才赶到学校。但杨朝清在返回的路上心里非常忐忑,孩子抵抗力差,要是感冒了怎么办?真要感冒了,他还得去借钱治病!

家里有两个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拖累”,还曾影响到杨朝清的情感。曾经他在外打工时认识了一个女孩子,谈婚论嫁时,他把女孩带回家里来见父母。可女孩见到他那四处漏风的土坯房里还有四个拖累后,这段感情便结束了。“我去他家提亲,他爹说要娶他女儿就得拿出50万元,这对我来说可是天文数字啊!”

虽然贫困,但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情感的归宿,他娶了打工时认识的一名越南女子,他们的女儿刚满一岁。

虽然生活艰难,但谈论过去,杨朝清并未流露出痛苦与哀愁。他觉得,只要一家人平安健康,不被大病所拖累,这个家庭依旧能看到希望。

 

熊照英讲起自己要负担4代人的治病和生活 泣不成声

但同在香蕉地里打工,八角村委会箐脚村小组27岁的熊照英却没有杨朝清这么乐观。十余年来,她背负着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的奶奶已经70岁岁,如今是她和丈夫在照料着,她还要想办法赚钱给妹妹治腿疾。

妹妹熊美芬的腿病,拖了13年。由于家庭贫困,熊照英作为家里的老大从小在田地里帮助父母种地。在她该上小学时,父亲却让她帮助家里干活供两个妹妹读书,这导致她终生未受过教育。

 

熊美芬被医院诊断为股骨头方面的病变

而妹妹在8岁时因左大腿生疮,没有及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已经影响到了骨骼。她长大后,为了给妹妹治病,便开始外出务工。去得最多的,便是和老公在红河岸边的香蕉地里干体力活。在香蕉收获的季节,她需要背着30公斤重的生香蕉走到几百米外的公路边装车。每背15公斤得3元钱,每天自己能挣80多元。

在农村,不少妇女在生产的一两年里,都是以带孩子为主。但为了能给妹妹治病,她在孩子出生6个月后就去地里背香蕉。她至今还记得,当把半岁的孩子挂在胸前,背后背着30公斤的香蕉艰难地往公路边挪时,身旁的人不解地讥讽:“你是不是想钱想疯了,背着那么小的孩子来干活。”

她也曾为了背香蕉两天两夜没睡觉,但当她累到想要放弃时,心里却想“为了妹妹能做手术,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干。”

     1   2   3   4   5   6   7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