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咋确保5575万人口如期脱贫

发布时间: 2016-04-12 11:29:28  |  来源: 法制日报  |  作者: 蒲晓磊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教育脱贫 惠农政策 扶贫 脱贫

就业扶持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多年前媒体刊登过一则记者和山村放羊娃的对话,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采访的时候,心情非常复杂。假如我不是因为上学读书走出了农村,当年我的回答也绝对跳不出‘放羊—攒钱—娶媳妇—生娃—放羊’的思维。”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姚爱兴感慨道。

在姚爱兴看来,多年前那段让他心情复杂的对话,至今仍是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的生动写照。

贫困代际传递,一般是指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

“贫困代际传递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体制的因素,又有资源环境的因素,还有自身文化等因素。贫困代际传递现象的形成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潜移默化的结果,必须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姚爱兴说。

教育滞后形成贫困文化

在姚爱兴看来,在造成贫困代际传递的诸多因素中,教育滞后首当其冲。

教育水平低下,影响贫困家庭孩子就业和获得发展资源的能力,也使他们缺少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从而陷入持续的贫困陷阱。目前,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的程度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超过50%的人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2.3%的家庭表示因为缺少技术而导致贫困。

研究同样表明,家庭成员的教育状况是影响就业和收入代际传递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贫困制约了家庭对子女的人力资本投入,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机会缺失,发展能力不足,无法就业或者只能从事低收入的岗位,从而导致他们重复父辈的贫困境遇,形成了“贫穷—受教育少—更贫穷”的恶性循环。贫困家庭子女学历低、技能低导致其收入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势必重蹈父辈的覆辙。

久而久之,由于贫困程度的深化,导致贫困人口远离社会主流文化,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群体特征。“贫困文化”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世代承袭,表现为听天由命、安于现状,甚至有“等、靠、要”的思想。就这样,因为教育滞后而形成的“贫困文化”,反过来又加重了中国农民的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人口分布具区域性

“除了发展能力贫困、教育滞后之外,区域贫困也是导致中国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直接因素之一。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区域贫困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姚爱兴说。

一方面,区域贫困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呈现交叠作用、互相转化的特征。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导致资源匮乏、相应权利缺失,贫困人口很容易处于被忽视甚至被边缘化的境地,这必然会强化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反过来,贫困代际传递不仅对贫困者个人、贫困家庭造成负面影响,也是贫困地区陷入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诱因。

另一方面,区域的贫困现状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高度的地域重合性。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地区往往也是家庭经济状况恶劣、子女教育程度低下和发展机会严重缺乏的偏僻地区。

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呈现出点、带、片并存的特征,主要集中在14.8万个贫困村,集中在135个边境县和环首都贫困带,集中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共同特征就是资源禀赋不足、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通信闭塞、文化教育落后,区域发展能力弱、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明显先天不足、缺乏比较优势,导致这些地区贫困程度深、贫困率高,我国14个片区贫困发生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7个百分点。

加强贫困人口职技培训

在姚爱兴看来,既然教育是导致贫困代际传递的首要因素,那就要实施精准教育扶贫工程从源头上对其进行阻断——无论是接受有质量的教育,还是学会一技之长。

进一步明确教育扶贫的目标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的目标,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和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通过国家支持计划,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优先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教育,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

瞄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让贫困家庭孩子不因经济困难失学。对已经进入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的政策,加大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救助力度。

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有质量的教育。加快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除了增加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学校设点布局、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提升计划外,还应建立名师名校长支援机制,发展互联网远程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和就业进行扶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一技之长,使之将来能稳定就业,融入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这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有效办法。要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适龄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一年以上劳动预备制培训;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补助政策外,还可给予其扶贫助学补助和生源地助学贷款。鼓励企业为贫困家庭毕业生定向提供就业机会,对于实现稳定就业的,国家和就业地在落户、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上给予倾斜照顾。

   上一页   1   2   3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