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桂林培育十大优势产业扶贫基地 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7年增长4倍多
桂林市采取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狠抓示范和增加投入等措施,闯出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子,贫困群众收入增长明显。
据了解,目前桂林市贫困村产业总规模达到80万亩,超过人均1亩户均5亩的规划目标;培育了以万丰药业公司、莱茵生物科技公司为代表的16家扶贫龙头企业,形成10大优势产业基地,有力地带动贫困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730元增长到2009年的3062元,7年增长了4倍多。该市涌现出恭城的兰洞、资源的马家、海棠、龙胜的孟化、临桂的华天等一大批脱贫致富典型村。桂林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在制定产业开发扶贫规划时,采取从下到上的群众参与模式,经贫困村群众代表、村干和驻村工作队员认真调查研究,并经县扶贫办、市扶贫办评审通过后,最终确定出各县(区)优势产业品种。
二是在政策、资金、服务、人才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务。目前,该市省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已达到16家,其中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两家。在“龙头”带动下,全市已初步形成月柿、红提、西红柿、夏橙、厚朴、毛竹、黑李、油茶、百香果、罗汉果10大产业基地,种植总面积达到了40多万亩。
三是全面实施“一村一品”,努力使其形成规模,最终实现扶贫产业的规模发展。经过几年的扶持,全市80%的贫困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四是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全市60%以上的贫困村,建立了以村干部为核心的示范主体,通过他们的带动和帮助,充分发挥示范致富作用,引导贫困群众早日脱贫。
五是持续增加对优势产业的投入。从2004年起每年安排财政配套资金300万元,累计已安排18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优势产业开发项目;围绕优势产业开发实施小额贴息贷款扶贫,累计发放贷款近4亿元,受益农户5.7941万户。 (记者/韦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