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她力量”

发布时间:2019-08-29 11:35:41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王海磬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易地扶贫,扶贫工程,发展,致富发展,妇女

走出山乡,在“快融入”上出实招

“乱扔垃圾不文明,讲究卫生有规定,门前三包要执行,街坊邻居笑吟吟。”朴实的歌词配上悠扬的曲调,黔南州贵定县盘江镇新街社区妇联主席宋微唱着自编的山歌。

从世居小村搬迁到城镇小区,很大一部分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妇女很难适应和融入。“如何把政策讲成大白话?如何调节邻里家庭矛盾纠纷?如何让新居民适应新市民生活,生活和内心都稳定下来?是个大挑战,妇联组织作为娘家人更是责无旁贷。”宋微说,“我们这是‘中华布依第一寨’,有事用山歌沟通最方便哩。”

“山歌宣讲”是黔南州贵定县盘江镇新街社区妇联的一次创新。这里布依族居民多,人人爱唱歌,宋微便结合当地的布依族风俗,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编排了“孝老爱亲歌”“环保歌”“禁毒防邪歌”“司法援助歌”等政策宣传山歌,提升社区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环保理念和礼仪修养,让相关知识政策通俗易懂、入脑入心。

有困难,找妇联。做好让新居民尽快融入市民生活的“文章”,贵州省各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均有“娘家人”的倾心付出,为新居民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遵义市妇联副主席辛利常常在移民搬迁点调研、培训,2019年已经去过10多个搬迁点,对于新市民思想转变的重要性,她感受颇深,“这需要我们各级妇联组织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培训,打破一些人等靠要的思想。”

遵义市正安县,共有14个安置点,安置群众8516户近4万人。在这里,“持家、发展、家教”三项能力提升培训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安置点上,正安县妇联邀请的家庭教育专家马昌燕正在指导当地妇女群众正确认识、打扫好家庭卫生。

“这里以前是典型的脏乱差,下村来开展工作时简直下不了脚。”已经从事家政培训工作6年的马昌燕回忆,当时她来到村里跟大家宣传,村民们提出“都活几十岁的人了,哪个还不会持家咯”。

从勤奋上进、爱惜财物、持家理财,马昌燕耐心引导村里妇女提升发展能力,并通过实例讲授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

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遵义市妇联以提升农村妇女“持家、发展、家教”三项能力为切入点,在全市农村妇女,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妇女、移民搬迁妇女中广泛开展三项能力提升活动,教育引导农村妇女提升“持家”能力,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发展”能力,带领家庭增收;提升“家教”能力,共建和谐家庭。截至目前,已集中培训基层干部6000余名,集中培训农村妇女47.33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4.99万人,移民搬迁妇女4.31万人。同时通过各级干部开坝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培训妇女近210万人。

辛利说,“持家、发展、家教”三项能力提升工作,正帮助搬迁妇女实现尽快转变新身份、适应新环境、开启新生活、得到新发展,“妇女群众对于妇联还是信任的,只要我们认真努力开展工作,从妇女群众关心的点滴小事做起,就能够起到比较好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贵州省妇联以提升搬迁妇女能力为抓手,确保搬迁妇女真正融入城镇新生活。根据安置点贫困妇女的需求,采取“妇女点单、妇联配菜”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乡村振兴、餐饮服务、庭院美化等培训,提升搬迁妇女自身技能,引导她们建设新生活、融入新生活。

贵州省各级妇联组织在各安置点全面铺开家庭建设工作。为培育好家风,在安置点全面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活动,以好家风滋养子女,增进搬迁家庭的家国情怀;为涵养好家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儿童快乐家园、妇女之家、移民夜校等载体,建设“小桔灯”亲子阅读书屋,开展家风家教、典型人物宣讲、文明礼仪培训等宣教活动,帮助搬迁妇女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1  2  3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