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草牧业在我国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潜力

发布时间:2019-03-20 14:29:2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高树琴 胡兆民 韩勇 刘智全 潘庆民 段瑞 钟瑾 景海春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生态草牧业,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北方草原,南方草山草坡

我国草原牧区扶贫的现有措施及存在问题

2000 年以来,国家先后启动了“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岩溶地区草地治理等多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并投入大量资金。2011 年以来,我国在内蒙古、西藏、新疆等 13 个主要草原牧区省(自治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禁牧、草畜平衡措施给予奖励补贴,实施 8 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 1 326 亿元。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项目区草原植被有所恢复,高度、盖度和产草量均有所提高。但是,我国天然草原总体恶化、局部好转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草原牧区 2017 年的家畜平均超载率仍然有 11.3%。与此同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牧民禁牧休牧的补贴,虽然保持了减畜不减收的目标,但是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我国草原牧区农牧民的人均收入仍然远低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比如,2016 年,我国 108 个牧区县、160 个半牧区县的农牧民人均收入仅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 63%、66%;2017 年,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六大牧区农牧民人均收入是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 83.6% 。因此,要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科技支撑,通过技术措施促进草地生产条件改善,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我国广大北方草原牧区和南方草山草坡由于山高路远,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高、投资大,开发利用困难较多,诸多原因造成这些地区发展缓慢,经济相对落后,这也是我国草原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受到的工业和农药污染较少,很适合发展生态草牧业,生产绿色无污染的优质草畜产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在我国广大草原贫困地区发展生态草牧业,开发特色优质草畜产品,满足人民对多元化食物消费的需求,既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出路,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生态草牧业是草原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向

由于我国传统农业多年来重视粮食作物生产,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农牧民的认识,草原畜牧业相对传统农业都更为薄弱。自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多个部委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和措施,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表明在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越来越重视“草”的作用。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 37 次会议上,首次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的提法,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对草原地位的重要肯定。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务院组建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由自然资源部管理,这是国家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和草地资源管理的重大具体的举措,是对“草”地位的肯定,对我国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具体的举措,为我国草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大力兴草兴牧,草牧业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草原牧区发展草牧业应遵循“生态优先,以草定畜”的原则,科学配置草地的生态和生产功能,将草地保护与适度利用相结合;草山草坡发展草牧业,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度利用”的原则,在保护植被的条件下,发挥边际土地的作用,发展具有特色的高产高效草牧业。

在上述基本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加强科技支撑,运用适宜的成熟技术,可以快速恢复退化天然草地的生产力,同时还可以提高草原物种多样性,增加优质牧草的比例,以及维持草地生产力的稳定性;在牧草加工利用过程中,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酶制剂、发酵抑制剂等青贮添加剂,或者生物添加剂、天然添加剂等干草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饲草品质,延长牧草保存期,便于饲草贮藏、运输和家畜采食,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加强科技支撑,在种草、制草、养畜等草牧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可以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饲草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这些结果表明,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生态草牧业,是科技助力精准脱贫的一个重要方向。

<  1  2  3  4  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