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草牧业在我国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潜力

发布时间:2019-03-20 14:29:2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高树琴 胡兆民 韩勇 刘智全 潘庆民 段瑞 钟瑾 景海春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生态草牧业,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北方草原,南方草山草坡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到 2020 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要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科技扶贫不仅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措施,更是“扶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扶贫,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对口粮的消耗大量减少,而对乳肉等畜产品的需求比 20 世纪 80 年代翻了 3 倍。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上“重农轻牧”,使畜牧业发展缓慢,导致大量草畜产品依赖进口,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就是为了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国内对优质草畜产品的自主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对优质乳肉产品的需求巨大,带动了对优质饲草料需求的强劲增加。因此,在广大贫困地区发展生态草牧业,开发优质特色的农畜产品,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将是我国实施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向。

草原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

草原地区贫困分布特点及现状

我国草原面积广阔,拥有天然草原面积4亿公顷,约占全球草原面积的 12%,位居世界第一。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约占国土面积的 41%,是我国耕地面积的 3 倍,森林面积的 1.9 倍。我国草地资源主要包括北方草原和南方草山草坡,以及零星的沿海滩涂、湿地和农区草地等。我国北方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等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 83%;我国南方地区草原以草山、草坡为主,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湖南等 13 个省(自治区)的丘陵、山地,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 17%。

我国草原地区具有“四区叠加”的特点,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并且大多位于边疆地区,以及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亟待补足的一块“短板”。我国 1.1 亿少数民族人口中,70% 以上集中生活在草原区。目前,全国共有 268 个牧区半牧区县,大多数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云南等 13 个省(自治区)。其中,152 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牧区半牧区县总数的 56.7%(表 1)。

自古以来,草原就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草原与牧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牧民收入的 90% 以上来自草原。除放牧外,草原还有独特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资源。然而,过去由于超载过牧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大面积天然草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渍化等现象,草原“三化”现象导致其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均显著降低。

在“以粮为纲”的观念指导下,南方草山草坡地区很多农民毁草开荒。全国约有 9 000 多万亩耕地分布在 25 度以上的坡地,其中大部分在南方草山草坡。开垦种粮导致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致使植被减少、土层变薄且日益贫瘠,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导致草山草坡的水源涵养能力降低,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频率和强度。草原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不断降低,草原生态变得非常脆弱,对畜牧业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1  2  3  4  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