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扶贫模式实践与思考——从湖北恩施到贵州六盘水

发布时间:2019-01-31 18:51: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段明 张朝硕 肖海金 刘家寿 李钟杰 李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生态渔业,贫困山区,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生态文明

“授之以渔”的经验与思考

生态渔业扶贫模式的经验与优势

生态渔业养殖模式门槛低,易推广。水库生态养殖鱼类无需投喂,既可减少资金成本,又能维持水库生态系统稳定,保障水质。生态渔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水库优越的产地环境,养殖出优质、绿色的水生产品;而且如果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养殖,还能在保障水库水质以及水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形成特有的绿色健康品牌,再通过适当的品牌宣传营造市场需求,可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高密度精细养殖则依托水生所自身优势资源,利用先示范后培训的方式,对当地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做到真正的“授之以渔”,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的收入问题,确保切实脱贫、稳定脱贫。休闲渔业不仅能进一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为贫困户甚至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保障了贫困群众脱贫不返贫。水库生态渔业、高密度精细养殖和休闲渔业 3 种养殖模式,三者有机结合产生了庞大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模式,为帮扶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恩施市龙凤镇佐家坝村生态渔业扶贫效果显著,也是对该扶贫模式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中科院水生所进一步将生态渔业扶贫模式推广到六盘水市水城县,鱼类放养效果良好,可形成巨大的经济潜力。

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

恩施市龙凤镇佐家坝村水库多年闲置,六盘水市水城县各个水库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饮水、灌溉和工业用水。两地水库水体资源利用不充分,且受到技术的限制,无法在保障水质的基础上进行渔业养殖,也没有发展科学鱼类养殖的理念与思路。中科院水生所将自身的科技优势运用到扶贫工作中,并与地方企业、地方政府、地方集体共同合作,开创了“企业+政府+集体”的扶贫方式。多方资源合力对贫困地区进行帮扶,为贫困地区谋效益,为贫困人民谋出路。从增加集体收入和个人收入两个角度解决贫困问题。

在扶贫实践中,水库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需要做好规划。早晚需要进行水面巡查,预防偷鱼、捕鱼;对水库水质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密切关注水库水质变化情况;还要定时对水库中的鱼类进行采样,观察鱼类生长状况及有无特殊情况,根据其成长情况进行合理喂养;定期进行捕捞,将大鱼及时捕出,提高水体自身饵料利用率,促进小鱼的生长,缩短成长周期。

此外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也十分重要,如何更加有效地将科学养殖技术传授给贫困户,使这种“生态渔业”模式能够绿色、长效地维持下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作者:段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朝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海金,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刘家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李钟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李伟,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