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扶贫模式实践与思考——从湖北恩施到贵州六盘水

发布时间:2019-01-31 18:51: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段明 张朝硕 肖海金 刘家寿 李钟杰 李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生态渔业,贫困山区,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生态文明

生态渔业特色扶贫实践

生态渔业是根据水体环境养殖容纳量,科学调整鱼类群落结构,期间不投饵、不施肥,形成稳定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辅以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持生态平衡,实现水质保障,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发展生态渔业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节约能源,提高综合生态效益,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生态渔业还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

前期调研科学论证

中科院水生所与当地政府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为前提,树立“结合现有资源、坚持绿色品牌、开展生态扶贫”的理念,坚持走“合理规划、绿色开发”的科学扶贫道路。在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和讨论分析后,确定了以水库生态渔业为依托的扶贫方式。水库生态渔业养殖工作,不仅能为当地经济增值创收开辟一条新的路子,而且也让精准扶贫工作有了一个切实的落脚点。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佐家坝村的佐家坝村水库(130亩),其水源来自山泉水及其溪流,出水无其他用途;自 2002 年养殖承包结束后,便未进行养殖活动,多年闲置。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有水库 20 余个,在进行了全部的实地调研后,发现万营水库(约 300 亩)和观音岩水库(约 700 亩)为提供饮水、灌溉、工业用水修建的基础设施,未进行养殖活动。在此次扶贫工作中,中科院水生所与水城县县委、县政府共同将两座水库确立为渔业转型与生态渔业技术应用示范与脱贫攻坚示范点,并进一步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结合实地调研和分析,在征求国内数位生态渔业养殖专家意见基础上,佐家坝水库、观音岩水库、万营水库均适宜发展水库生态渔业养殖。

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提出了“以水养鱼,以渔净水”的思路,通过合理构建水库鱼类种群,可有效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障水质。在水库中适量放养滤食性鱼类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中浮游动植物的生长。与此同时,滤食性鱼类的生长消耗了水体中的总氮、总磷。随着鱼产品的捕捞而移出水库水体,便可抑制水体出现富氧化。每 100 g 鲜鱼可消耗约 2.5 g 氮和 0.2 g 磷,因此科学鱼类养殖也可起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作用。此外,水库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杂食性鱼类,这些杂食性鱼类会直接消耗外源性营养物质,对于净化水质也有非常好的作用。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