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渔业扶贫模式实践与思考——从湖北恩施到贵州六盘水

发布时间:2019-01-31 18:51: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段明 张朝硕 肖海金 刘家寿 李钟杰 李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生态渔业,贫困山区,扶贫模式,精准扶贫,生态文明

特色养殖产业模式初见成效

水库生态养殖、高密度精细养殖、休闲渔业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

在发展水库生态渔业养殖的同时,引入高密度混养技术,帮扶当地在水库建立休闲渔业精品园,打造生态渔业产业模式。开展包括水库生态养殖、高密度精细养殖和休闲渔业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渔业养殖模式。其中水库生态鱼无须投饵喂食和施肥,在避免饵料对水质影响的同时,不仅可减少养殖费用,还可改善水库水质。水库生态鱼一般放养后第二年即可上市。高密度精细养殖则具有养殖周期短、养殖密度高、经济收益高的特点。休闲渔业则在养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收益。

休闲渔业附加值高,易于管理,将为村集体带来可观的收入,中科院水生所在对龙凤镇佐家坝水库周边进行调研后,对休闲渔业也提出规划建议。在此基础上,指导并构建了塘堤围网以防洪涝,并搭建 1 个投喂平台和 1 个垂钓平台,投放了草鱼、鲢、鳙、鲤,以开展休闲渔业。鱼类高密度养殖与水库大面积自然养殖不同,其品种投放更灵活,产量更大,收益更高。在合理的人工参与下,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得到充分保障。可养殖鱼类品种更多,适合饲养市场价值高的鱼类。整体上高密度精细养殖所带来的收入非常可观,是为当地群众增收创收的很好途径。

观音岩水库和万营水库在鱼苗放流后 2 个月的调查结果显示,鱼类长势良好,平均增重近 100 g,水质在原国家三类地表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净化接近于二类水标准。在中科院水生所科技扶贫团队的帮助之下,龙凤镇佐家坝村不仅依托现有资源成功形成了绿色生态渔业产业,也掌握了科学的生态养殖鱼类技术。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达到了高质量脱贫的目标。六盘水市水城县扶贫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水库生态鱼预计明年上市,预计创收 40 万元。

打造渔业发展、观光旅游、疗养度假的综合性产业

随着贵州水城县水库生态渔业扶贫工作的逐步开展,根据水城县水库的建设情况、地理位置、规模、功能及自然条件等因素,为充分发挥利用水库资源优势,中科院水生所科技扶贫工作将下一步工作重点转移到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将建设以水库为载体的生态产业,打造一个“水质保障、渔业发展、观光旅游、疗养度假”的综合性产业。

围绕水库打造的综合产业,不仅能为水城县带来直接经济收入、创造经济产值,同时也会贫困户提供大量工作岗位。通过对贫困户进行培训、雇佣贫困户参加工作的方式,让贫困群众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进来,做到“智力帮扶,能力帮扶”,以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

水生所科技扶贫团队还为水城县内其他 11 座水库量身打造综合性产业,具体措施如下:①高品质鱼类流水养殖。在水库下游进行高品质鱼类流水养殖,通过高密度养殖高利润品种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②建设鱼苗繁育场。在规划开发水库中选定一个作为鱼类苗种繁育场水源,在其下游合适区域建设一个大型鱼苗繁殖基地,所繁育种苗不仅可以用于生态渔业养殖模式,还可以向其他地区进行出售,鱼苗繁育场的建立也将为扶贫乃至当地经济发展创造巨大价值。③观光旅游、疗养度假、休闲娱乐综合性开发。在适宜水库周边(水源保护区外)建设疗养院、度假中心、垂钓基地、农家乐及附属设施等,一方面吸引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另一方面也为老年人提供环境优美的养老场所。

<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