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的雷茂端正在用他的毕生精力去谱写着一曲振聋发聩的山荒旱垣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时代乐章。
双季槐作为荒山旱垣贫困地区的一个特色产业,目前山西省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增加产值15亿元;河北、甘肃、陕西等全国的荒山旱垣种植面积100万亩,年增加产值30亿元,成千上万的旱垣贫困农民因此找到了一种经济翻番的支柱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如今,提起双季槐,人们就会想到雷茂端。正是雷茂端,潜心培育了双季槐这个旱垣致富新品种,开辟了一条荒山旱垣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创新之路。
雷茂端与双季槐
里程碑式的贡献,来自20余年的辛勤研究
雷茂端所在的沟东村位于盐湖区最北端,北面是稷王山,东面是火焰山,土地都在山岭上。降雨量只有350mm,常常旱的树凋草零。一亩小麦只能收l00多斤,糊口都是问题。长期以来,沟东村人均农业收入只有950元,全村154户,近四分之三的农户处在贫困线以下,是盐湖区最有名的贫困村。
为改变这种状况,1981年,雷茂端辞掉民办教师工作,在村里承包了100多亩土地,栽上苹果、梨和山楂树。想不到,这些果树还没挂果就因为干旱而大片死亡,雷茂端赔得血本无归。但这一次失败,使雷茂端明白了一个道理:旱垣群众致富,必须找到新的经济树种。
雷茂端在认真研究中突然发现了十分耐干旱、耐瘠薄的国槐树。国槐的槐米是传统的大宗药材,常用于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糖尿病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在化工、保健等多方面也具有独特的开发价值。他认真分析了槐米的销售形势,发现槐米价格总是居高不下。可是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老百姓不去发展?原来国槐的效益来的很慢,要叫它结槐米需要七、八年,十几年,就是十几年也没有多少产量,当地就流传着“槐树开花,等得眼花”的说法。要是把用于生态绿化的国槐变成专门结槐米的米槐,早结米、产量高、效益快,不就成为旱垣地区神奇的经济树种了吗?雷茂端突发奇想:培育一个米槐新品种,走出一条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创新之路!
有胆略就会有梦想,有梦想就会创造奇迹。雷茂端首先从考察和研究全国各地的大量国槐入手,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广东、广西等全国十几个省,采回 700多种国槐种子和1500多种接穗,分别嫁接和种植在他的20多亩试验园。他认真学习了人工杂交理论,反复去做各种各样的试验。经过近20余年的种种努力,1999年,一个独特的旱垣作物新品种——双季槐,终于诞生了。
双季槐,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槐米,两年见效,三年丰产,五年盛产,不怕干旱,不怕瘠薄,在丘陵旱垣地区每亩收入六七千元,效益是传统作物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012年4月,双季槐通过山西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当年5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林木良种审定”。2013年8月13日,山西省林业厅在运城市举行全省双季槐发展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双季槐破解了旱垣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社会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山西甚至中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雷茂端的贡献是巨大的、历史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