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杨如军,一名扎根基层的社会保险工作者,开出了一张切实管用的“对症良方”。“五点双享两救助”——这一扶贫新思路,犹如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荣获“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
杨如军在村民家
2015年,党中央绘就了全面奔小康的宏伟蓝图,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在吉林省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杨如军,一名扎根基层的社会保险工作者,开出了一张切实管用的“对症良方”。“五点双享两救助”——这一扶贫新思路,犹如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它发于精准、谋在兜底,得于稳定、贵在永久。发布实施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一万多名农村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脱贫,达到当地农村建档立卡适龄贫困人口总数的84%。
在这项创新举措的提出和实施过程中,杨如军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以人民为中心、心系贫困群众、牢记责任担当、恪守为民情怀的高尚品质。
杨如军在村民家
心系群众深入基层 对症下药开良方
杨如军现任吉林省辽源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来自农村的他深切的理解“贫穷”意味着什么。坚守社会保险战线近30年,每天都在与弱势群体打交道,他更知道这份国家保障对身陷困窘的老百姓而言意味着什么。
党中央作出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之后,辽源市精准识别的2.8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中,近一半是因为年老体弱、身体多病、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常规措施要么不起作用、要么收效甚微,如何能更精准扶到所有人?如何能让每个贫困户都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何能减轻政府负担?如何打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硬仗中的硬仗”、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一系列问号萦绕在杨如军的心头。
他认为,如果在社会保险兜底功能上做好了文章,就意味着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打开了农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永久脱贫的突破口,其意义重大而深远。然而,精准扶贫是讲究精准施策,不是“大水漫灌”,更不是浅尝辄止,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可怎样做、如何做?
他决定走出去、走下去,听一听群众的声音,找一找破题的感觉。用他的话说“腿上多跑点、嘴上多问点,创新来自于实践”。连续一个多月深入全市贫困村、帮扶点和贫困户,面对面和群众拉家常,听村民反应问题,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和保障诉求,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后,又先后到各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经过反复进行对比分析和测算,“五点双享两救助”基本形成。旨在政府引入金融机构,用银行贷款缴纳保费,以财政贴息让利群众,联合商业保险分担风险,通过“低保标准提高一点、社保门槛降低一点、贷款利率和商业保险费率下调一点、政府补贴一点、群众承担一点,养老金和低保金双享,大病医疗救助和残疾人保障救助加强”,引导农村适龄贫困群众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同时享受养老金和低保金,从而实现稳定、永久脱贫。这一设想提出后,立即得到省市领导和省扶贫办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致评价这是脱贫攻坚的“金点子”。围绕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辽源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十余次专题会议,进行了多轮数据测算和政策风险评估,2016年底,“五点双享两救助”实施办法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