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政策建议稻田综合种养发展潜力巨大,要在技术、服务、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稻田综合种养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可持续发展。
1.将稻田综合种养纳入农业绿色补贴。落实《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将稻田综合种养纳入绿色补贴试点对象,从土地流转、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种养品种、农技推广等环节制定扶持措施,与产业扶贫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相结合,扩大和整合扶持资金来源。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农户给予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支持。
2.培育产业经营联合体。探索有效联结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经营模式,培育覆盖“产、供、加、销”的联合体。将农业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鼓励采用“协会+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联合体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整建制推进,集中连片整体开发,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3.创新技术与服务支持方式。打破种植技术推广和渔业技术推广条块分割的现状,在种养模式、标准规范、良种繁育等方面切实做好基础工作,遴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种养品种,培训一批既懂种植又懂养殖的乡、村农技员。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公众号、手机信息等多渠道向种养户推送相关技术和市场信息,让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打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扶持稻田综合种养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新品种引进、饲料管理、病害防治、产品销售和市场渠道拓展等服务,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4.走品牌化和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加强品牌培育和宣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稻渔品牌,鼓励“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着力提升稻渔产品加工能力,尤其是内陆地区的水产品加工,支持深加工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的“文化+”“旅游+”和“生态+”,挖掘中国传统的稻鱼文化,结合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建设稻渔生态博物馆,依托稻鱼景观发展体验、观光等休闲农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