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牵挂的第一民生工程 百色样本这样打造

发布时间: 2017-06-12 08:40:40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开可 | 责任编辑: 张昊

关键词: 贫困户,习近平,蚕沙,平果县,第一家长

  村民正在分拣蚕茧。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摄

谁来扶?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要求,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15年2月,习近平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他强调,要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这正是习近平对于“谁来扶”这个问题的解答。

“我‘承包’了两户。这两户本身发展能力不足,要帮他们想办法怎么发展。”平果县果化镇布尧村村支书李广星说道。对于他口中的两户贫困户来说,李广星就是他们的“第一家长”。

“第一家长”是平果县在扶贫攻坚中摸索出来的新模式。按照“5431”机制开展结对帮扶,即县处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贫困户5户,正科级干部每人帮扶贫困户4户,副科级干部每人帮扶贫困户3户,一般干部每人帮扶贫困户1户。

平果县共派出8807名干部和13448户贫困户结对,实现了帮扶全覆盖。平果县委书记黄志愿告诉记者,让“第一家长”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把贫困人口当自己的家人,把脱贫当做自己家的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干部脱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就给他们说,要是想挣钱,光呆在家里肯定不行,种玉米只能解决温饱。”李广星回忆起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时说,“我们就劝他们,别人都脱贫了,你们怎么能不脱贫?”李广星的劝说甚至在春节期间也没有停止。他承包的两户贫困户中已经有一户主动外出务工,另一户也列入了今年的脱贫计划。

廖贤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年到头就靠家里的三亩地种植玉米等来维持家里四口人的生计。廖贤2013年开始种桑养蚕,去年的年收入达到了3万元,现在已经成功脱贫。廖贤还是村里的党员,2008年就入党了。脱贫后的廖贤没有忘了和曾经的他一样贫困的群众,“我就种(桑)给他们看,鼓励他们参与种桑养蚕,不要再种玉米了。”廖贤说。至今已经养了四年蚕的他养蚕技术在不断成熟,村里其他人不清楚的技术都会找他请教。

     1   2   3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