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正迎开疆破局

发布时间: 2017-05-22 15:29:20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欧阳晓娟 | 责任编辑: 张昊

关键词: 拍客,杜彦君,故事,贫困户,留守儿童

可喜的是,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吹遍了赣南大地,掀开了红色革命老区发展的新篇章。

在扶贫的道路上,赣州开始集中力量攻坚扶贫脱贫困境,通过产业脱贫、技术脱贫、教育脱贫等方式,量身打造定制化的脱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

打造蘑菇特色小镇福泽当地农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远近闻名的山区,赣南老区的脱贫致富之路首发瞄准了绿水青山。

米糠、桔梗、稻草……这些本是丢弃的农作物废料,可用到了关键之处却变废为宝,成为脱贫致富的好原料。日前,千龙网记者来到了位于赣州市沙石镇的登丰农业公司菌菇厂,实地探访了农作物变废为宝的致富之路。

“这些无公害金针菇是引进韩国先进生产线和技术,利用农作物废料培育起来的。”据登丰农业公司总经理刘敏介绍,目前厂区占地60多亩,一年生产总值近5000万,带动了60多人就业,其中吸纳贫困户人口10余人。

家住赣州章贡区火燃村的村民刘汉财今年48岁,以前靠务农和打零工为生的他一直戴着贫困户的帽子。外出打工的话照顾不了年迈的父母和孩子,可留在家里却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刘汉财的心里曾经非常得矛盾。然而,这一切却因村里菌菇厂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原来,村里的这家菌菇厂规模扩大形成特色产业后,吸纳了十几户像刘汉财这样的贫困户,公司还为此成立“扶贫车间”,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目前刘汉财夫妻俩每人每月都能领到2800-3500元左右的工资,加上流转土地的租金,贫困户的帽子终于给摘了下来。

在家门口就业,还能照顾年迈的老母亲和陪伴孩子成长,工厂给上社保,将来老了还有退休金……“收入提高了,生活也有了保障,去年还给家里买了个冰箱。” 在刘汉财眼里,老百姓在政府的帮扶下,过上了“小康生活”。

章贡区扶贫办主任冯文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农民自己种植时,一亩地一年的产值可能只有一两千块钱,土地流转给菌菇厂后,一亩地一年的产值高达80万左右。“这也是产业扶贫带来的成果之一。” 冯文珍坦言。

其实,火燃村菌菇厂产业扶贫的成果只是赣州章贡区扶贫工作很小的一个缩影。章贡区蘑菇小镇、生态农业小镇、体育小镇等特色小镇的打造,为扶贫的道路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数据显示,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章贡区2016年度投资金额高达3.14亿元,已形成规模化农业产业基地41个。其中,受益农户7000余人,其中贫困户约1000人,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

近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走进江西赣州拍客大赛在赣南红色革命老区拉开帷幕。图为赣州瑞金市华村一隅,发展红色旅游的土坯房与农户小洋房形成鲜明对比。千龙网记者 欧阳晓娟摄

近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走进江西赣州”拍客大赛在赣南红色革命老区拉开帷幕。图为赣州瑞金市华村一隅,发展红色旅游的土坯房与农户小洋房形成鲜明对比。千龙网记者欧阳晓娟摄

发展红色旅游和绿色农业实现双增收

“有女莫嫁华屋郎”,这曾是邻村对华屋村贫穷的形容。

然而,华屋村却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红色历史。华屋村位于江西省赣州瑞金市,是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大本营。早在苏区时期,仅43户人家的华屋,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20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留下了“华屋17棵松”的感人故事,是远近闻名的“红军村”。

不过,有着辉煌历史的华屋村却面临着经济落后的窘境。2012年以前,华屋贫困程度极高,119户中有103户居住在透风漏雨的土坯房中,其中8户还因土坯房倒塌被迫租房居住。贫困家庭和人口分别占总户数的50%和总人口数的46%。“那个时候,我们整个村庄没有一部小车、一台空调、一个燃气灶,没有一户有家庭卫生间。”当地的村民回忆。

苏区的振兴发展,不能离开民生。当地政府按照“四个统一”的原则建成了66套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具有浓厚客家风情的住房,每户占地面积90平米左右。华村村民华海就是这批“福利房”的受益者。他告诉记者,整栋房子算下来,几乎自己只支付了一半的建房费用,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扶贫政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百姓增收,当地政府充分挖掘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对原有土坯房进行了修缮,在村里兴建了富有特色的标志性入口景观、村史馆等,发展起了红色旅游业。建成后,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给当地村民带来不少收入。

不仅如此,当地政府还帮助引进现代绿色农业产业,提供扶贫资金贷款、技术培训等。农业园种植了包括西红柿、茄子等蔬菜,蔬菜成熟后有农村合作社统销,帮助村名解决了后顾之忧。

相比之前村民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的华屋村用“红色+绿色”产业带动百姓增收,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1   2   3   4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