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吸引年轻人返乡
脱贫是村民的最大需求。对此,腾讯“为村”的思路是“一村一品”,通过挖掘当地特色产品,做精做细,形成品牌。
2014年,腾讯出资1500万元人民币,资助铜关村建设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仅是侗族文化的交流平台,也提供参观展览和民宿预订,吸引全国游客,为村民创造家门口的收入。
同时,这里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博物馆的建设人员都是本村匠人,许多年轻人也回乡参加了博物馆的管理。村里会织布的奶奶、会编草鞋的爷爷、会做米粉磨豆浆的阿姨也能在这里获得收入。
年轻的村民在指导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2015年8月,腾讯正式推出了“为村开放平台”计划,尝试将铜关村等三个试点村的经验和模式推广到全国。湖南湘西州扶贫办干部唐其昭在听了陈圆圆的宣讲后,充满了动力,他认为农村脱贫不能离开互联网:“农村人需不需要互联网?这要看他需不需要进城。他的产品要进城,他的孩子要进城,他生了大病要进城,他就需要互联网。”
2015年9月,在唐其昭的努力促成下,湖南湘西州在7县1市试点“互联网+贫困村”扶贫开发模式—“湘西为村”。
他们在试点村实现全村WIFI覆盖,并选取有能力的村民当带头人,建立村级微信群和公众号,销售乡村品牌的农副产品。第一个加入的比耳村,通过微信公众号销售本地绿色种植的脐橙,有村民以高于合作社收购价3倍的价格在网上卖出了2万多斤橙子。
值得一提的是,比耳村公众号的运营团队,是一群年轻人,一个70后,两个80后,还有四个90后,其中五个人还在外地上学或工作。
这些年轻人为了家乡脱贫迸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会反复修改微信公众号文章,教村民使用微信,策划相关活动,分文不取地无偿付出。
团队成员、大学生米丹表示,过去村里出去的大学生没有机会和平台为家乡做点事,但现在只要转发一下家乡的文章、分享一下村里的微店,就可能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
这些年轻人的努力,是陈圆圆在铜关村的试验后最希望看到的。
“一个村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村一品’才可能实现连接财富,而且脱贫比致富要容易。即使一个村庄没有‘一村一品’,只要能连接情感、连接信息,就能带来机会,创造出经济状况改善的机会。”陈圆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