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工作需要加班加点、熬夜赶工的时候并不少。在检察院的大衣镜前,她侧着身子从粉色大衣的背上挑下十来根长发:“又掉头发了。现在头发掉得太厉害了,我好担心我会秃。”
偶尔闲下来,比如坐车的间隙时,王竹青会打开手机看儿子幼儿园微信群里发的小视频,然后指着其中一个水蓝色的小身影说:“这个就是我儿子!”
2014年被选拔当上驻村干部的时候,王竹青的孩子只有两岁。那之后她过上的生活,就常常跟孩子有了“时差”:有时早上出门的时候,孩子还没醒,晚上回家时,孩子已经睡了。特别想看到孩子的动态时,她就看微视频。
走访到村民家,要核对年收入和社保到账情况,她把正在炒菜的女主人赶去填表:“你去你去!这里我来!”然后抄起菜勺,熟练地把切好的肉丁和青椒倒进锅里开始翻炒。女主人填完表回来换下她的时候,她还有一点恋恋不舍。
2016年末,被走访的村民执意要让王竹青带点晒干的米粑回去,王竹青努力推辞。(人民网记者 刘茸 摄)
让已脱贫的人进入长久的正向循环
2016年12月,驻村扶贫干部的正常两年任期已接近尾声。但这一拨驻村干部们都知道,眼下正是精准扶贫推进关键期,自己身上责任重大,换了人接手未必能把工作顺利做下去。王竹青就已经做好了继续驻村到明年的思想准备。
现在的叶河村里,除了大块已成规模的构树地,还竖起了发电量100千瓦光伏的光伏电站,将光伏电板接入户的贫困户每年能额外有3000元发电收入;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则每家有两头县检察院援赠的山黑猪,每年也能有数千元的进项。从村支部的档案夹来看,叶河村的大部分贫困户已经在过去两年实现了脱贫,现在还有待扶助和在巩固期的,只有二三十户人家了。
记者到访的那几日,王竹青正和村干部规划把河对岸一片平地清出来,2017年建成叶河村文化广场,供村民们聚会活动和交流感情用。广场就建在村里老祠堂的旁边,设计彩图看起来平整又漂亮。
“千万不要小看村民广场的作用,它可不是形象工程!一个村子的精神生活、村民的凝聚力和交流,都靠它了。”王竹青现在最看重的就是巩固脱贫攻坚的效果,怎样让已脱贫的人不返贫,让获得帮助的人进入长久的正向循环,是她一有时间就会思考的问题。
用岳西县扶贫办主任杨效东的话说,每个村有每个村的特点,每户人家有每户人家的情况,扶贫是一件没有既定路径可以遵循的、充满了琐碎的日常工作的事。更多的王竹青们就是在这些日复一日的细碎工作里,思考、创造、实践,一点点将工作做出样子来,又通过不断的交流,将成效巩固下来,推广开去。
怎样看待自己这份工作?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王竹青思考了一会儿,似乎是为了将自己从每日埋头其中的工作中拔出来,以便能更好地看待它:“能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的时候很有成就感,这就是这份工作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地方。明年希望能继续把它做好,还有,就是希望能有时间多陪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