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牧羊女的锦绣人生
□本刊记者 文 炜
在大别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深山沟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早上醒来听着鸟儿叫,回头看见老婆笑,白天跟着锦秀去放羊,回家照顾爹和娘,高高兴兴送儿上学堂。
这段直白朴素的顺口溜描述了一种虫鸣鸟语,合家团聚,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壮有所为的乡村生活。简单、朴素、安宁、幸福,这种生活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期盼。
是谁带领大别山农民过上了这样的日子?锦秀又是何许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层峦叠嶂的湖北省大别山区。
贫困孕育出的水莲花
37年前,刘锦秀出生在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土坳村。黄土坳村深藏在革命老区大别山区茫茫大山的褶皱里,水、电、路三不通,是个标准的贫困村。13岁那年,刘锦秀揣着要挣钱养家的梦想走出了大山。在外创业12年,刘锦秀的物流生意终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每次回到老家,看着乡亲们还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怎么才能让乡亲们也摆脱贫困就成了刘锦秀最重的心事。
坐在高高的山坡上,刘锦秀极目远眺,苦思冥想。突然,对面山坡上几只悠闲吃草的山羊吸引了她的目光。对了,养羊啊!这里山高林密,虽不好种田,可养羊却得天独厚。
刘锦秀的想法刚一出口,就遭到家人朋友一致反对。丈夫说“锦秀你疯了?放着好好的物流公司不干,撇家舍业钻山沟养羊去?我可以不在乎你赚钱多少,可我不能没有老婆,儿子不能没有妈呀!”母亲也劝她:“闺女,你这些年好不容易苦出来了,妈可舍不得你回来吃苦啊!”可刘锦秀是属倔驴的,决定的事谁也挡不住。她把物流公司转给了别人,带着全部资金和父亲一道上山了。
开荒、种草、盖羊圈、搭草棚,身价几百万的女总裁住进四处透风漏雨、蚊蝇肆虐的草棚子,一夜回到12年前,吃起二茬苦受起二茬罪。别人是吃饭长大的,刘锦秀是吃苦长大的,从小吃苦不在乎苦,她在乎的是羊。羊下羔子,她在羊圈打地铺,一身腥臊一头草渣全然不顾;羊病了,她背起就往镇上畜牧兽医站跑,翻山越岭,跌断了胳膊也在所不惜。两年过去了,她都在赔钱,可她咬牙坚持,因为她心里有个梦:一定要为乡亲们趟出条赚钱的路子!
要想赚钱,首先要研究市场。什么样的羊肉最受市场青睐?当然是绿色有机。刘锦秀就在这四个字上死磕。她的羊一年四季吃青草,连冬季也以从美国引进的黑麦草为主食,并适当加入玉米、小麦等精饲料。黑麦草可在冬季种植,彻底颠覆了羊在冬季只有干草吃,掉膘严重的传统饲养方式。
刘锦秀还规定,必须上午、下午分别保证黑山羊在山间散步觅食两个半小时。一天5个小时的翻山越岭,这样的散养方式,羊肉想不香也难。在这个人们为了食品安全充满焦虑的时代,刘锦秀的黑山羊以绝对的绿色有机独树一帜,即使售价比市面上一般羊肉贵了将近一倍,依然大受欢迎。
第三年,刘锦秀终于赚钱了,虽然只有十几万,但她却比从前赚几百万还要高兴,因为她终于看到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希望。她开始动员大家跟她一起干。最初入伙的都是村里最穷最没指望的特困户。有人好心劝她,“要找也该找综合素质好的村民呀,这样你费劲少,可赚的钱却多。”刘锦秀摇摇头:“个人赚钱绝不是我返乡创业的主要目的。我就是要带条件最差的来干,因为这些人干成了才最有说服力,大家才会放心来干。”
到年底一算账,嗨!每个跟着她干的特困户都赚了一两万元!虽然不很多,可这些人这辈子也没挣到过这些钱呀!跟着刘锦秀养羊能赚钱的消息在四里八乡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