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难关树榜样
“半辈子生活在大山深处,如何在陌生的大城市立足?
保姆是伺候人的工作,会不会受气?
家政服务都是“单打独斗”,雇主拖欠工资咋办?”
工作队把发展家政服务业的点子向村民一介绍,立马引来了很多村民的质疑。
驻村队员一边耐心地向村民解释,一边联系华北家庭服务业人力资源市场,对村民进行培训后再安排就业。
村民大多付不起培训费,工作队利用政府针对华北地区家政市场服务人员短缺,对家政培训机构进行财政补贴的政策,在众多家政培训机构中优中选优,谈条件、减费用、保就业,并请培训机构领导亲自到村动员招生,打响了扶贫工作头炮。
看到政府这么贴心的服务,村民王大姐感激道:“要不是政府给我们机会,免除我们的费用,我们连起码的家政常识都不懂,如何在大城市站住脚?”
当回忆起自己当初走出大山,独自到大城市闯荡的经历时,卢芹仍有些紧张:“半辈子都待在小山沟,一说要去首都,这心里总是发慌。害怕走出家门,更害怕和城里人打交道,总怕城里人嫌咱‘土’。”
卢芹说,她在驻村工作队的动员下下定决心做保姆,经过25天培训,她签约河北闫潇家政公司,战战兢兢地到了北京。
驻村队员们明白,心理关是保姆走出去需要克服的一大障碍,也是“推一把”的重要内容。
闫潇家政公司的创始人——闫潇,一个从西柏坡走出来的农民,自费学习家政,最后成功脱贫。工作队拿这个鲜活的例子引导村民,鼓励村民,让大家认识到,只要勤学苦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医生、司机也是为别人服务,保姆也一样,并非低人一等。”
工作队还一点点地介绍家政服务的基本知识,国家出台的鼓励进城务工的优惠政策,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在大城市当保姆的优势和潜力等,让村民看到通过家政融入山外大城市的可行性和美好前景,正确认识并接受新生活。
在组织村民到石家庄培训的前一天,村民的各种疑虑、担心、恐惧集中爆发,咨询电话、来人不断,一天之中,多次重复。工作队把这种情况当作农村妇女走出大山前的正常现象,逐个解答,甚至上门做全家人的工作,保证次日大家登上进城的汽车。
针对部分村民担心在雇主家受欺负、怕损坏雇主财物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协助河北闫潇家政公司,以公司名义与雇主进行业务接洽并签订协议,家政服务员工资每月均由家政公司统一发放,并为每个家政服务员购买了家政综合保险——服务员在工作期间对客户造成的损害最高赔付10万元,对服务员自己造成损害最高赔付5万,保证走出来的村民能够安心就业。
在接受了系统培训学习后,卢芹以自信和所学的专业知识轻松通过了“面试”,让北京的雇主欣然决定雇佣她。留下来的卢芹消除了刚走出大山时的恐惧,很快融入城市生活。“他们都喜欢我,除了给奖励,还允许我每个周末回趟老家。”
一刻脱贫容易,彻底脱贫却难。要想找到好工作,有稳定的就业机会,必须过技能关。
39岁的陶环珍已经逐渐适应了北京的生活。要知道,今年5月,她刚从砂子洞村来北京当保姆。
培训前,陶环珍文化不高,没有接触过家政工作,也没有相关技能,更掏不起学费。
驻村工作队把技能培训作为就业脱贫的基础环节,要就业,先培训,杜绝低水平输出。因此,要搞家政服务,就要先到规范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工作队在石家庄举办砂子洞村精准脱贫公益培训班,安排学员们离家进行家政服务系统学习。25天里,陶环珍学习了职业道德、护理、营养、礼仪等基础理论知识,又学习了家庭餐制作、家庭保洁、孕产妇及老人护理、家电使用与维护、居室美化等多项基本技能。
“有了技能,才能有自信心。”驻村工作队心里有一个坚持,技能是就业脱贫的“金钥匙”,是优秀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资本,也是找一份心仪工作的“敲门砖”。工作队就是要把最管用的技能,送到贫困人员手中,还要不收费、少收费,让百姓受益,让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