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坚信中国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 2016-10-15 15:50:38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徐林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郝福满,世界银行,脱贫攻坚看中国,脱贫攻坚,减贫,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消除贫困,精准扶贫

 

世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坚信中国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郝福满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 董宁摄 
 

    记者:中国制定计划,2020年以前,帮助最后55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国际组织也承诺,在2030年以前,全球消除极端贫困,这也是联合国去年通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按时实现目标,中国和全球主要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郝福满: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是,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和政策,我认为中国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这只是极端贫困;还会有不少贫困人口略高于贫困标准,但仍然很贫穷。第二,我们认为应当继续投资于贫困人口,确保他们在教育、医疗、医保等方面都能跟上,因为健康和医疗费用也是致贫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完善公共项目和财政资金的瞄准机制,就需要进行改革。第三,自古以来人们都希望迁移到生产力更高的地方,人口流动目前还存在制度上的障碍,取消或降低这些障碍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第四,国务院扶贫办在研究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他们在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扶贫办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扶贫工作更加精准。利用这个巨大的贫困人口数据库可以帮助提高扶贫资金的精准性,使中国的扶贫工作更加行之有效。最后,还是会有需要救助的穷人,比如残疾人或瘫痪在床的人,他们无法从发展中受益、从教育中受益。对于这类人,中国有低保制度,就是社会安全网。社会安全网将是2020年以后最重要的防止返贫的机制。要确保低保制度功能广泛、针对性强、具有进入和退出机制,低保制度的创新设计将会非常重要。

记者:世界银行和中国在减贫方面有着长期和富有成效的合作。在过去的30年里,很多减贫项目都是由世行支持的。现在的项目和九十年代甚至是2000年的项目有什么区别吗?项目有着什么样的新变化?

郝福满: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实际上我们和扶贫办不仅是做项目,重要的是我们还做贫困分析。我们做了三次大的贫困评估,这些研究为设计下一阶段的减贫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我们第一代的减贫项目符合25年前的状况,那时候有很多贫困县,贫困县的大多数人口都很贫困。我们的任务是帮助贫困县发展。由于多数贫困县都以农业为主,我们就要投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帮助农民获得合适的肥料、种子和适当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够吸收先进技术。现在贫困的面貌改变了。即使在贫困县也没有那么多穷人了,而在贫困县以外也有不少穷人。所以,现在认定一个人是否贫穷,与居住地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属性:家里是否有劳动力,是否受过良好的教育,家里是否有病人等等。这些个人属性比以前、比三十年前更多地与贫穷联系在一起,扶贫项目也随之改变。第二,我们的世界变了,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了,所以我们的项目类型也不同以往了。目前我们同扶贫办的一个合作项目就是把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扶贫的途径,贫困人口尚未与现代经济相连通,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他们纳入现代供应链,这样他们的产品就能卖好价钱,而且他们能够提升所销售的农产品的质量标准,更好地投放市场,这是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方式的一个例子。其次,我们一直在关注中国最后的贫困人口,他们生活在偏远地区,缺乏进行任何经济生产的基础,所以帮助他们搬迁是现代减贫努力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因素,为了打好最后阶段的攻坚战,我们在和扶贫办以及其他方面讨论是否应该将这些纳入我们目前的减贫工作之中。低保制度的现代化、教育系统有针对性的资助,特别是帮助贫困人口接受教育,这些是我们当前合作的新模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