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旧貌
贵州是中国典型的山区省份,山地和丘陵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2.5%。它也是中国倒数第二的贫穷地区。一方面,土地零碎、耕地质量差,发展传统种植业投入大、收成少;另一方面,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也使得当地具有发展山区“绿色、生态”特色农业的优势。因此,近年来,贵州高度重视“三农”发展,而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便是其中的一种主要模式。截至2015年底,贵州在全省建设了326个农业园区,并逐步形成了“公司+科技+基地+农户+市场”等多方面综合的产业发展模式。乌当农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汪海波介绍说:“公司入驻园区后,带来了技术、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我们园区就相当于一个基地,我们在此进行高科技示范,未来还会进行推广。而且除了花卉(产业),还会有蔬菜瓜果等。农户也必然要参与其中,我们租用他们的土地,同时长期聘用他们,农户就有了工资,和土地的租金收入。期间,他们还能够学到一定的技术。通过技术,他们也可以自己出去单干。市场方面,目前我们还在依靠公司。但是,‘花画小镇’、农业科技园区建成、运行、成熟以后,市场也就自然形成了。”
在此模式下,仅是羊昌“花画小镇”建设,就直接带动了当地320户1280个贫困人口脱贫,1.5万余人增收。
与此同时,受益于农业园区发展的不只有当地农民,还有许多掌握着知识和技术的年轻人。为了促进农业园区的发展,当地完善了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打造了“午当锄禾”电商平台,其中80%的工作人员都是本地年轻人。他们在工作之余还会帮助当地农户学习互联网知识。在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平台就带动了4000余人增收。“午当锄禾”经理刘德柱介绍说,“(我希望)让他们知道,在现有阶段,你可以不用去外省打工,就可以解决自己的生计;还有,自己的土地也可以换种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不是一味的、像现在很多年轻人那样进厂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