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进行时:生态移民助瑶族人出大山 幸福生活常驻家乡打工

发布时间: 2016-08-09 19:04:56 | 来源: 国际在线 | 作者: 魏宇晨 曾韵 | 责任编辑: 石璐

关键词: 谢和梅,瑶山乡,生态移民,石漠化地区,扶贫工作



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楼和贵州(乌当)农村电商产业园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曾韵):贵州是中国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开发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从“十二五”走到“十三五”,贵州省在扶贫的道路上可谓是倾尽全力。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扶贫到生态移民行动、教育扶贫,新招、实招不断。

提到贵州,脑海中浮现的总是那一望无尽的崇山峻岭和蜿蜒曲折的盘山路。然而,真的来到贵州,一切都和想象中不同。

黄朝琴是贵阳市北郊乌当区羊昌镇上一名普通的布依族中年妇女。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半辈子的她告诉记者,这两年镇上的变化简直就是天翻地覆,“原来这里全部都是大山坡,大荒田;现在盖了房子好,到处是花。大家还可以在大花园里散步。而且现在还轻松,该上班就上班,想玩就玩两下。”

  如今的羊昌镇已经没有了中国传统农村的景象,庄稼地已不多见。自从乌当区开始建设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后,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恬静的“花画小镇”。本以为一辈子都要靠天吃饭的黄朝琴,两年前将家中的七、八亩庄稼地参与了土地流转后,和丈夫一起在羊昌花卉园区大棚里开始了种植看护“多肉植物”的工作,从庄稼人摇身一变成了“打工仔”,“我们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就当自己的庄稼来看,有的时候也会干上九、十个小时。上午凉快的时候也会多做一会儿,下午晚些凉快的时候也会多做一会儿,中午热的时候就多休息休息。比以前是轻松多了,以前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的,现在中午还有午休。”

黄朝琴夫妇俩以前种地时年收入不过万元,如今两人每个月一共能领到近四千元的工资。能在家门口打工赚钱,他们十分满足。然而,最初面对转变时,由于要从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重新开始,黄朝琴也担心犹豫过,可现在,她已经做得轻车熟路了,“当时刚来的时候当然是很难的,现在熟悉了就不觉得难,反而很轻松。你只要知道哪天该下种子、哪天该浇水、哪天该打药就可以了。”

黄朝琴就像是羊昌花卉园区里一朵朴实而美丽的鲜花,在贵州大力发展农业示范园区的阳光下盛开。

     1   2   3   4   5   6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