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身残志坚心系贫苦村民 勇于担当绽放信念花朵

发布时间: 2014-10-13 15:49:4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务院扶贫办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军人 自费 慈善 扶贫

三、成效与作用

(一)夜校教育奠定张家泉村脱贫致富基础。

教育落后是贫困的根源。科学文化素质低,就会缺乏必需的劳动技术和技能。朱彦夫自费建起的夜校和图书馆改变了张家泉村500多口人大多是文盲的状况,提升了村民文化素质水平,为张家泉村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才。此后各生产队、大队的历任会计,都是夜校的“毕业学员”。现在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凡是识字的,几乎也都是在夜校里学出来的。现在回忆起上夜校的那段往事,很多现在在村里做生意的村民仍显得激动不已。个体户老张说:“俺现在生意兴隆,多亏了老朱那时候教俺学的文化。”

(二)“棚沟造地”解决“地少人多粮不够”的困境

朱彦夫提出的“棚沟造地” 充分考虑到了对生态的保护,采用起碹的方法,碹起一条高约两米、宽约三米,长达一公里的涵洞,然后再削高填低,在涵洞之上平出一块旱涝保收的土地,既保留了赶牛沟夏季泄洪的主要功能,又平白增加了土地面积。土地面积的增加解决了村民粮食问题,同时,张家泉村栽植苹果树、花椒树,成了远近闻名的苹果专业村、花椒专业村,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最早平均亩产过600斤的村。

(三)水电问题的解决保障村民生产生活

大口井的修建彻底解决了困扰张家泉村吃水和灌溉问题。村民再也不用夏天吃山沟里的水、冬天到1公里外的邻村挑水吃。1500米长的高架水渠把水从村的西南端直接引到了东北端,原来靠天吃饭的山地都成了水浇地。电力问题的解决使得张家泉村在周边十几个村中第一个用上了电,村民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四)接贫济困赢得村民尊重

朱彦夫为村里和村民做了多少,谁也说不清,张家泉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受过他的帮助和救济,他们为有这样的好书记感到自豪,他们为有这样的群众贴心人而骄傲。直到现在,在村里说起朱彦夫,人们都异常的激动,感激他为张家泉村做的一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