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注入“新鲜血液”微型创业者获益 “小额信贷”助康平8000多农户告别贫困
记者朱勤报道 地处辽北的康平县,如今有8352个贫困农户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的帮助下告别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据康平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统计,截至10月末,全县累计放款6391.91万元,覆盖了14个乡镇、26万人口,种植和养殖业贷款农户达到89%,农户收益率40%左右。小额信贷改变了传统的扶贫模式,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提高了贫困农户的自立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盘活了扶贫资金,扩大了扶贫效应。
康平县有农业人口26万。眼下乡村搞得红红火火的小额贷款的主要对象都是围着“锅台转”的农家妇女,这些“微型创业者”活跃于“房前屋后”,利用项目资金(6000元至1万元)搞起“庭院经济”,既照顾了家,又多了一个增收的途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周玉荣是新立村的村民,一家3口守着10亩地,以种玉米为生,家里有一个孩子,日常生活和上学的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迫于生活的压力,周玉荣的丈夫还经常到外面去给别人做零工,所有的收入也只能够养家糊口。周玉荣早就想搞养殖,但一直苦于没钱。2008年,当信贷员把小额信贷介绍给周玉荣时,周玉荣一脸兴奋,马上和村里的3个农家女合伙,很快便顺利拿到了4000元贷款。周玉荣买了6头仔猪,用自家种的粮食来喂养。4个月后,6头猪都出栏了,每头售价都是1000多元。就这样,除了每月还400元的贷款本金,周玉荣又用赚来的钱继续投入,扩大养殖规模。到2009年6月份,周玉荣的贷款全部还完,她又贷了8000元,这些钱一部分拿来继续扩大养猪规模,另外一部分用来承包一栋温室大棚。
康平是农业县,多以大田种植为主,一些农户想利用农闲搞点养殖业等增收项目,可往往苦于没有资金,无法实现目标。康平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长年放款的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这一难题。四间房村田淑梅一家饲养1500只肉鸡,由于资金缺乏,后期饲料供应困难,她便与其他农户组成小组取得4000元贷款继续饲养,肉鸡出栏后,纯收入5000元。2008年9月25日,她家又贷款7000元,扩大了饲养规模,饲养量达到3900只,两个月后出栏,纯收入达到2.3万元。2010年1月,她家再次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全家人告别了破旧的老房子,搬进了三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那日子好着哩。
不仅主动上门送贷款,还免费培训农户。康平县农户自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一系列免费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近年来培训农民5200人次,提供服务信息3650条,这些服务让贫困农户更加坚定了发家致富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