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人
异乡的街上磨合生活
有学校有医院,交通便利,在他看来,重要的是给孩子找个好条件
还是有很多人留了下来。不管故乡是否重建,他们坚定的不回去了。
吴玉华决定做一个公店人。他在马公被山上滚下的石头砸过,现在想着还怕。
虽然有种种不足,但有学校医院和交通的便利,让他愿意留下。学校就在家附近。在他看来,农民到哪都苦,重要的是给孩子找个好条件。
5月下旬移民到公店后,他在乡里的街上租了房子,一年800元。
他和街上的人混得已很熟,跟着他们打短工,一天40元。他跟街上人说的最多的是地震时的情况,说起来,他还习惯用我们马公、你们公店这样的词。
吴玉华家里的东西都是房东的。他和房东相处愉快。房东的孩子在学校很照顾他的孩子。两家送的饭都在一起吃。他们家不会种水稻,房东手把手教,农具免费用,房东剩的秧子和肥料都给他,还帮他们耕地,耙田。吴玉华很感激。
移民提起当地百姓,都说对他们真的好。当然也免不了有些摩擦。
当地的百姓把房子租给他们,在马公住惯了木房的移民,觉的土房黑又潮,住不惯。有的觉得租金高了,说起来撇嘴,认为当地人赚灾民的钱。
移民王玉秀说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她说原来在马公,有房有钱,“现在成了下贱人”。她分到的地里有种好的玉米,玉米要收了,原“地主”要求她出钱买玉米。她嫌价高,没谈拢,原“地主”就把玉米拔了,拔了一半留一半。王玉秀觉得是跟她示威。
乡干部陈天友说,也有村民不满意移民的。有阵子,街上总丢东西,一件衣服,几个南瓜等。有的村民就不乐意了,认为有的移民小偷小摸。
陈天友说,马公乡人在大山里,移民受教育程度不高。600来个移民里去掉学生,只三个高中生。他们有些生活习惯,让村民看不惯。
不管是回去还是留下,移民们发现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房子。
国家补助每户2万元盖永久性房屋,他们说也就够打个地基。
“我们什么都没有,两万块修得起啥房子。”留在公店的吴玉华说,每天一躺在床上就发愁这事。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在农村,没有自己的房子就等于没有家。国家有灾民贷款的政策,吴玉华不敢去贷,“啥都不剩了,拿什么去还”。
朱桂芳说,房子是她回马公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剑阁必须盖水泥房子,估算下来要12万元左右。而在马公,她可以盖木房子,四五万就够了。马公到处是树,加上塌了房的木头,能省很多钱。
在马公,在公店,只要聚在一起的人,基本是在谈建房。不过,在哪里盖房,对于马公人来说并不明晰。
待定状态的马公
是否重建尚无定论
副组长李智仍认为马公不适合重建,他说重建马公比移民要多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代价,这个钱谁来出?
乡党委书记黄兴文到村里去,会不断有人问他同一个问题,“黄书记,你看我们把房子建在哪里合适?”黄兴文回答谨慎:“你家房子建在哪里,你自己做主。”他说,马公不安全,我若说了一块地,房子以后遭灾,他们会找我来闹。
广元移民异地安置小组副组长李智仍然认为马公不适合重建。马公的基础设施几乎全毁,如果重建,乡政府也需重新选址。他说重建马公比移民要多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代价,这个钱谁来出?广元没有能力,援建省浙江肯付出这么大的投资吗,为了一个偏远的、只有千人的危险的乡?在李智看来,即使基础设施能恢复,马公仍是不安全的,村民要在裂缝之间生存。
李智说,马公是否重建还没有定论。
据黄兴文说,马公是否重建,县里和市里都还没有明确的意见和规划。事实上,青川县城是否重建都还在讨论中。不过,他倾向于认为马公要重建了,因为省里说了要就地就近重建家园。所以他忙碌着乡里架电线、修路的事了。
黄兴文对以后并不乐观,他认为,就算重建了,五到十年之后,马公仍会被撤掉。因为马公人少,地理环境又恶劣。
8月12日何顺洪副市长的探访,让黄兴文有了点希望。何顺洪是来考察的,广元市有意向要把马公开发成旅游区。马公乡那个巨大的滑坡和多个堰塞湖计划保留下来,开发成地震公园。黄兴文说这是变灾害为财富。如果真成了旅游区,路自然可以修好,经济也上去了。
不过,现在这还只是一个计划。黄兴文希望这条路能走通,也好让马公早点安定下来。
- 背景链接
危情下的紧急移民
汶川地震发生后,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广元市青川县灾情严重。青川约有人口25万,地震中死亡近五千人。地震使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成了危房,99%的要重建。灾后的青川,余震不断,山体裂缝严重,滑坡泥石流不断。
地质专家和地震专家考察后认为青川位于地震断裂带,不适合建房。其中,马公、石坝、红光等几个乡的次生灾害尤为严重。广元市当即决定市内进行紧急移民安置,5月25日和6月3日,3000移民分两批移往广元境内的剑阁县和元坝区。
6月,青川县委书记李浩生接受采访时曾介绍,地震使青川12万人失去生存条件,全县近六万人需要移民。
目前青川县城原地还是异地重建亦未有定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