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大:把扶贫收获带进思政课堂

发布时间:2019-11-14 09:53:3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 黄博 孙海华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思政课,扶贫攻坚,西安财大

鲜活的故事、生动的语言、震撼的画面,报告团成员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还原——会场里始终激荡着浓烈的爱国情。

“白衣圣人”吴登云和“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是宋敏讲述的两位令他感动至深的人物。在素有“中国西极”之称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县人民医院原院长吴登云将一生奉献给了帕米尔高原。30多年来,他无偿献血30多次,共计7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

吴登云还曾从自己身上取下13块皮肤,给烧伤患儿移植。他还为当地培养了340多名克族医生,在戈壁滩上建起园林式医院。他劝说唯一的女儿和他一样留在乌恰县医院工作,不幸的是,女儿因车祸去世。

另一位是布茹玛汗·毛勒朵。19岁时,她与丈夫来到乌恰县吉根乡,成为第一批冬古拉玛山口的护边员。她用56年时间坚守在祖国470公里的边防线,足足走了20多万公里。

巡边时,只要见到能够刻字的大石头,布茹玛汗就刻上“中国”二字。她还亲手埋下了10多万块带着“中国”字样的石块,创造出56年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布茹玛汗说:“我熟悉冬古拉玛山口的每一块石头,就像熟悉我家抽屉里的东西一样。”

“这样浓烈的爱国情,绝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深深根植于乡亲们心中。”调研队员梁垚说。

在山脉延绵、难见绿色的乌恰,梁垚入户走访时见到一位柯尔克孜族大妈,虽然大妈的眼睛几乎看不到东西,但却托人将“热爱祖国”4个字工整地绣在了桌布上。

原来,这里的大多数人家日子过得都很艰难,孤身一人又有眼疾对大妈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后来有了扶贫政策,村里为大妈申请了低保户和贫困户,使她的生活有了保障。村里还发展了畜牧产业,贫困户有了分红,住进了政府新修的房子。谈起这些,大妈脸上洋溢着对现在生活的感恩和满足。

宣讲团成员赵志明搜集到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选派驻村帮扶干部277.8万名。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有662名基层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献出宝贵的生命。5年来,农村累计减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年末的10.2%,下降到2017年年末的3.1%。

“调研脱贫攻坚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而将调研所得搬上思政课堂,更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探索和尝试,它能让这样的宝贵收获影响和引导更多青年学子。”西安财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闫团结说。

很多学生纷纷表示,“脱贫攻坚是一场‘战斗’,能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参与或感知这场战斗,得到磨练成长,是一种幸运。”这堂思政课也让青年学子感受到了重任在肩,“未来,我们追求理想的道路会更加脚踏实地。”

<  1  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