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蝶变:创新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

发布时间:2019-11-11 09:46:55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 张均斌 王海涵 见习记者 朱彩云 张博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中部省份,安徽,创新,高质量发展

 

“科学岛”上,横贯东西的“量子大道”诞生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中国声谷”里,鼠标会“说话”,钢琴能“识谱”,入园的430家企业在2018年实现产值650亿元……

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到打造“芯屏器合”四个先进制造业板块,安徽依靠创新抓住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的机遇,一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由“传统农业大省”变为“新兴工业大省”,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一路向前飞驰的安徽成为中国巨变的生动样本。

从跟跑到领跑

在群星闪耀的长三角地区,与江浙沪同饮一江水、承东启西的安徽,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是“尴尬的存在”,“一直在跟跑,不紧不慢,不温不火”。“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我们都在后面。坐不住,真的坐不住了!”2018年9月,安徽宣城调研组赴苏浙考察时,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想要实现追赶,变革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如今,安徽不少市县都已向前一步,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变革的新路径。

在小岗村,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率先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在“三变”(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改革中,2017年,小岗村进行了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分红,实现了从村民“户户包田到地”向“人人持股分红”的转变。

目前,在拥有广袤农村地区的安徽,全省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47%,已有11731个村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占总村数的73%,参与“三变”改革的村占48.1%,平均每户农民增收1000多元。

安徽各地也为留住好山好水敢为人先。芜湖的十里江湾在整治后两岸草木葱茏。以“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为内容的林长制改革进一步探索推广,5万余名林长正守护着脚下的一山一坡、一园一林。

2012年跨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新安江水质常年优于地表水Ⅱ类、接近I类,千岛湖水质稳定保持I类,水清岸绿正成为该水域新形象。以此为经验形成的机制正被推广至全省水环境、空气、森林、湿地等生态空间,拓展到滁河、洪泽湖等跨省流域。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经济继续呈现出“加速跑、趋向优”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增幅居全国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居第6位,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居第3位和第4位。

1  2  3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