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在宁夏:当地老人说,没见过谷子这样种这样长

发布时间:2019-08-29 11:35:41 | 来源:新京报 | 作者:张一川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王塘村,海原县,谷子,穴播机,科技扶贫

新京报讯(见习记者 张一川)一条重要的中国地理分界线几乎贴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的南部县界而过。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于大兴安岭发端,经张家口,穿宁夏中南部而过,抵兰州、拉萨,直至喜马拉雅山东南端。这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划分了中国的森林植被区与草原植被区、种植业与畜牧业、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海原县贾塘乡王塘村就在这条线的北面,“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王塘村村民田进财说,因为气候干旱,当地农谚都说“针插胡麻卧牛谷”,意思是胡麻要密种,但谷子间的缝隙,要能躺下一头牛。

“有雨水了,一亩地一年收入个一百来块钱,要是没有雨水,种子钱都丢了。”

一望无际的田地里,两名务工妇女正在劳作。张一川 摄

东部技术西部落地

田进财记得,在“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科技扶贫项目落户之前,村里的土地“基本上都撂荒了”。“一家子人就七八亩地,一年下来七八百、一千块,老百姓不愿意种田。”

2017年3月,科技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提出建立“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长效机制。5月,科技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发布通知,要求北京、天津、江苏等东部省市科技部门及相关机构,“组织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等单位”,“加快东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向宁夏转移转化”。

海原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孙占宏介绍,2018年3月,山西农科院、宁夏农科院和宁夏大学的专家服务团,进驻深度贫困区中的王塘村调研。“亲自干着呢,从品种引进,到种植,专家都全程跟踪,全程参与。”孙占宏说。

调研过后,“六盘山特困区小杂粮精准扶贫技术集成示范”的项目牌立在王塘村的地头。

孙占宏介绍,在这一实验基地中,采用了渗水地膜波浪式机械穴播、测土配方施肥、新品种引进、病虫害生物防治与农药施用相结合等技术。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即是由山西农科院专家带来的“渗水地膜波浪式机械穴播技术”。

这一技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渗水地膜”的使用。据《山西日报》报道,可使雨水下渗又能防止雨水蒸发,同时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在使用6个月以后逐渐降解分化,不会对土壤形成污染。”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姚建民在接受采访时说。其二则是配合专用穴播机进行机械化精量覆膜播种。《山西日报》报道称,姚建民团队研发的专用穴播机,可实现一膜四行波浪形全覆盖,与普通地膜一膜两行半覆盖对比,产量翻倍。

1   2   3   4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