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
坐落于吉林省松原市的中粮松原库是北粮南运的重要出口,年中转能力超过100万吨,拥有4条铁路专用线,可实现60节火车整装整卸,同时装卸火车2列。
“及时有效保障城乡居民粮食供应,保持粮食市场总体稳定,始终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颜波说。40年来,随着粮食生产进一步向核心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粮食产销格局发生了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的根本性逆转。2017年,粮食跨省流通量达3400亿斤。建设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实现粮食资源快速集散、高效配送、顺畅流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0年来,我国构建起以大连北良港、广东新沙港、上海民生港、浙江宁波舟山港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食运输已经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路联运。东北的铁路散粮专列可实现散装、散运、散卸、散储“四散化”运输。辽宁锦州港、营口港等6大港口,与山东日照港、浙江宁波舟山港、福建漳州招商局码头、广东黄埔港等港口遥相呼应。
40年来,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焕然一新,布局不断优化,为确保粮食储存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上世纪60年代以前的落后仓型已全部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化的粮库遍布各地,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成为主流仓型。粮库80%以上能够满足“四散”作业需要,78%以上装备了机械通风系统,57%以上装备了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41%以上装备了环流熏蒸系统,仓储物流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绿色储藏、智能仓储、电子信息、快速检测、新能源利用和生物杀虫技术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我国粮食仓储向“绿色、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储粮阶段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