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再减贫困人口1000万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打好脱贫攻坚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的扶贫目标。为此,中国政府承诺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中央财政新增扶贫投入及有关转移支付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第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未来三年,“三区三州”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规模约为1500公里,普通国道未贯通路段建设规模约为8600公里。2018-2019年实现贫困地区128个乡镇和剩余5700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规模约为8.4万公里。2018-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规模约为4.6万公里,1.2万个撤并建制村(自然村)的通畅问题得到解决。2018-2020年“三区三州”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约3.3万公里,改造约1300座危桥。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力度,重点加快推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快实施动力电全覆盖工程,到2020年,为西藏2万个贫困自然村通动力电。
第二,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到2020年,将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每个村至少明确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传统手工业或休闲观光农业等,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人的比重达到30%以上;每个专业村至少建立1个农民合作社或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专业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推动生态产业扶贫。到2020年,在深度贫困地区营造林1200万亩,组建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6000个,吸纳2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50%的新增生态护林员指标要安排到深度贫困地区,生态产业带动约600万贫困人口增收。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到2020年,“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在旅游扶贫规划水平、乡村旅游扶贫减贫措施、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质量、特色旅游产品品质、乡村旅游品牌、旅游综合效益等方面有明显提升,乡村旅游有效带动和促进“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如期脱贫。
第三,实行健康和教育扶贫。卫生部门推进健康扶贫,决定2020年前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实施分类分批救治,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大病专项救治,对患有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集中救治。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签约健康管理。对农村贫困人口在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里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对上述疾病实行单病种付费,控制费用总额,同时充分发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保障作用,降低患者实际自付费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滇西实施方案(2017-2020年)》规定,东部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四省(市)和东部10个职教集团对口帮扶滇西10州市职业教育发展,招收滇西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和“两后生”(未升学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到东部地区省(市)接受优质职业教育,每年总计招收不少于6000名。这些学生除享受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及当地学生同等奖(补)政策外,每人每年还可以得到云南省5000元、上海市不少于1000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1000~2000元资助。滇西10州市还对到东部接受职业教育的“两后生”予以生活和交通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