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军医”一线扶贫记

发布时间:2017-12-12 09:17:03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李相博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黄海辉,穿刺置管术,风湿免疫,CT引导,造瘘术

10月30日,黄海辉所在的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抽调专家,组建健康扶贫医疗分队,奔赴包括国家级贫困县重庆石柱,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医疗扶贫任务。希望通过对当地医疗技术的传帮带,降低当地百姓的看病成本,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发生。新华网 李相博 摄

11月底,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朱家槽村,黄海辉和吴英告知谭森林照顾其偏瘫老伴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类似于潭森林这样因病致贫的家庭,在农村并非少数。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当天上午,医疗扶贫小分队成员唐帅,刚抵达石柱,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便参与到一名已出现失血性休克的高龄前置胎盘孕妇抢救工作中,使其转危为安。这是唐帅在日常工作中,对当地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传帮带。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前往石柱的医疗扶贫小分队,既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资深医师、护理人员,又有中青年业务骨干。在他们看来,当地的医疗硬件水平,不比大城市的差,更多的是缺乏“软实力”。因此,此次扶贫任务的一个重心,在于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技能、意识上的传帮带。图为风湿免疫中心主治医师陈珏蓉咨询患者的情况。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何天湖和陈珏蓉,都是第一次参与类似的支援任务。如何快速地适应当地的生活,迅速开展工作,对于他们也是一次挑战与成长。爱运动的何天湖到了石柱后,买了一根跳绳,每天下班后,便在住处的天台上跳绳锻炼,调整状态。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出发前,医疗队都签下了“军令状”,量化帮扶任务,比如指导对口单位建立不少于5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协助设计不少于5项专病诊疗方案或技术规范,每名医疗队员每月至少需要下乡巡诊1次等,这是医疗队员在石柱县西沱镇进行扶贫义诊的现场。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从事肿瘤临床医疗20年的副主任医师黄海辉,来到石柱不久,便协调实施了石柱县的首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在他看来,这类实用技术的落地,不仅有助提升当地医疗水平,另一方面也可提升百姓在当地就医的信心,降低看病成本,提升生活质量。新华网 李相博 摄

虽然此次帮扶仅仅进行了一个来月,但医疗扶贫小分队已在当地开展了多项新技术的落地,相继开展了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妇科系列微创手术、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术等当地首例手术。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小病拖大病扛,这是农村地区不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大根源。在定期的下乡义诊中,到病者家中走访,了解病情,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建议,成为了医疗队的“重头戏”。图为何天湖在贫困户家中,查看病者心肺情况。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除了定期下乡义诊走访,在3个月的帮扶任务中,医疗扶贫小分队的专家们还将把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优化后勤管理等方面工作落到实处,帮扶石柱县人民医院,为当地人民群众打造一支“留下来、技术硬”的专家队伍,造福当地百姓。这是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总护士长吴英在走访中,叮嘱病人注意事项。新华网 李相博 摄

医疗队在帮扶期间,还将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影像对接,建立区域协同医疗体系,提供远程医疗教学服务,利用互联网实现医疗扶贫帮扶的“常态化”。这是在下乡巡诊结束时,一位病人拉住吴英的手,依依惜别。新华网 李相博 摄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