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核准经营CDM项目的宁夏丰联世贸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为用户调试太阳能灶。(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摄影大奖赛金奖的作品) 陶克图 摄
“2009年获得的联合国清洁能源改变生活,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摄影大奖赛金奖的作品就是出自彭阳县交岔乡。如今,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化,但是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依然无法停下来。”陶克图说。
记者:您在拍摄宁夏贫困人民的变化上花了20年,很惊喜,这本画册里的照片都是抓拍和真实的记录,在那个摆拍为主流的时代里,您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拍摄手法和作品的?
陶克图:“决定性瞬间”是纪实摄影最根本的法则和原则,其所抓拍的那一瞬间具有的现场感和摄影创作过程的一次性所赋有的挑战性,对摄影家而言极富挑战性并充满魅力。摆拍与抓拍在那个时代和当今时代其实都有争论,就连影视纪录片不也出现了“情景再现”这样的拍摄手法吗?在我拍摄的图片中,尤其《告别贫困纪事》这本书中所展示的图片基本上都是在抓拍过程中完成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问题还在于“真实”。
挑水这样的体力活儿在山村是女人最轻省活计。陶克图 摄
抓拍是件很有意思的摄影过程,很受用。精彩瞬间,决定性瞬间,都是针对抓拍说的。新闻摄影是“抓拍”的艺术,而“抓拍”又恰恰是新闻摄影的关键之所在。这里结合我自己的摄影实践,归拢了几条经验之谈和大家交流一下。一是要用抓拍保持新闻的生动鲜活,这一点对以人物为拍摄对象的新闻摄影最为重要,自然环境的拍摄也很重要,但是那要看你的运气,天命不可违,只可顺,那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二是抓拍就是把新闻摄影的动态性表现的痛痛快快。抓就是捕捉啊,稍纵即逝,难以再现。抓拍到新颖、幽默、夸张,具有象征性的瞬间和场景就是佳作。这其实就是生活的规律,生活中那些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才是最美最真实最鲜活的,只有靠我们大家伙儿捕捉到镜头里,才是最值得称道的。
牵着牛儿奔小康 陶克图 摄
三就是抓拍必须保证新闻本质的最基本条件,那就是真实。抓拍是对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素质的一种考验,它需要的不仅是拍摄技法,更重要的是文化知识的储备。在今天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下,新闻摄影要求画面越来越高,对视觉的感受与记忆也越来越复杂。而抓拍的画面以其鲜活和准确的视觉冲击力总会给你个人和媒体带来和增加无尽的,你无法想象得到的魅力。
应该说,在今天的新闻摄影实践中,抓拍已经成为世界摄影技法中的一种主流。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摄影工作者,一定要具备更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抢新闻、独家报道、先报为好的新闻意识,加强自身修养,用手中的镜头抓回更多更好地新闻素材。坚持用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和他倡导的“不干涉、不摆布、不加工、不矫饰”的“四不”摄影法,始终保持拍摄的真实效果,采访拍摄出更多更好的,被人们喜闻乐见的好新闻,好作品。
兴武营村西侧的明长城,村里人习惯叫它头道边,它离村子近,每天村民们都要赶着羊群从它的身上穿过。 陶克图 摄
记者:在您的摄影作品中,对村民张志民的回访就长达6年,您也在专访中讲到您也和张志民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您是如何看待摄影人和被摄者关系的?
第五次见张志民。他比以前胖了,家里也比以前富裕了。陶克图 摄
陶克图:一定是平等交流。朋友式的。
新闻采访拍摄中你不能强迫镜头前被采访对象的表情只做这样或那样,作为摄影记者,你应该让被摄者完全不受强迫的、发自内心的动作或表现。交流要真诚,力戒居高临下,做记者一定要记住一条,你是站在别人肩膀上吃饭的。要学会尊重每一个被采访者。这种尊重的心理要保持在采访每一个环节。
陶克图 摄
2002年以前,张志民的家住在被誉为“苦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区,水源奇缺,年平均气温在3℃—零下8℃之间,一年当中时常会出现气温39.9℃极高和零下30℃极低的日子,农作物和动物根本无法长时间生存,这里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世界上“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们以前就只能住在黄沙垒起来的窑洞里,第一次见到张志民的时候他对我说“这房子都快塌了,只好用这个木柱子顶住。”
过去很多年,张志民一家只能靠吃窖水、苦咸水度日。大旱年间村民们每天就这样骑个骡子四处寻水吃。陶克图 摄
陶克图 摄
第二次见到张志民时,张志民的妻子和女儿芸芸给新居门上贴上了红彤彤的对联。2002年开始,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投资100多亿元,决定将西海固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到近水、沿路、靠城等地。此后,将再用5年时间帮助这些搬迁移民发展致富。
陶克图 摄
第三次见到张志民,他正在从一辆货车上卸下很多货,他们全家人正式住进了政府给搭起来的砖房。能装的尽量都装上,可是两家子一辆车,想都装上还是不容易。
为祝福将要开始的新生活,张志民和儿子俊俊在新居门前放起了鞭炮。陶克图 摄
第一次看见自来水的小孩子兴奋地拧开龙头给自己痛痛快快洗了个脸。陶克图摄
在新居前张志民一家拍下了这张合影。陶克图摄
中粮集团技术人员深入大棚实地指导农民育苗,居民搬迁完成后,政府还请来专门们的技术人员指导村民们种植和养殖技术。陶克图 摄
2003年盛夏,第四次见到张志民。走出大山的他搬迁到了卫宁平原,还贷了款搞起养殖业。陶克图 摄
海原县园河流域、西吉县葫芦河畔搞起了西芹种植基地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农民收益一年比一年好。陶克图 摄
第六次见到张志民,他在新家搞起的养殖业已经初具规模,全家已经不用再过那因为水、因为钱而发愁的日子了。陶克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