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瑛村互助社的成长和发展得到社员和村民支持,因为与他们密切联系、时时关心和支持社员的生产生活,使他们在互助社中受益,成了贫困人群中的贴心人。扶贫互助社严格按章程执行,牢记扶贫、扶小、扶弱的宗旨。首先支持发展我村传统产业、种养业和养殖业。
一社现年61岁的张明常,家中人口4人,是建卡贫困户。居住在河岸、门前一河经常有外地人来此流水养鸭。自小就养鸭子的他,也曾几度外出务工,但都因身体和家庭原因(妻子有间歇性精神病需要治疗和照顾),未能挣下多少积累,当村里好些人都住上小洋楼时,他由于经济困难,仍然住在土坯房里继续小打小闹干他的老本行。为加快发展,尽早脱贫致富,2014年末,张明常申请加入了村扶贫互助社,同时向互助社申请借款扩大养鸭规模。张明常在村互助社管理人员的建议下,凭借自己多年的养殖经验,利用村里河流进行流水放养,坚持不用配方饲料,用粮食、野草搭配饲养,采取蛋鸭和肉鸭混养的,产出的土鸭蛋供不应求,出栏的肉鸭也品质优良,一些当地的消费者和餐厅老板都慕名去订购。2015年以来,张明常在村互助社资金的帮助下,缺钱借,有收入时还,累计借款22000元,养殖规模从以前一年几百只陆续增加到上千只、万只,2016年累计出栏肉鸭1万余只,鸭蛋60000多枚,目前存栏蛋鸭300多只,肉鸭1000多只。
“昨年嘛,总共卖了10几万元,纯收入至少有5万元嘛”,说起这昨年的收入,张明常脸上乐开了花。“多亏了村上有个互助社,不然我的规模也扩大不了这么快,他们不但给我提建议,还帮我卖鸭子”。
当大家议论到他家应该算是靠自己脱贫致富了,张明常说脱贫算是脱了,致富还要继续努力。
又如:一社陈桂财家中危房改建,家庭确实十分贫困。父亲陈中敬痴呆,弟、陈虎患有精神病。本人于2005年在外务工摔伤残疾,只能靠其女在外务工挣点钱回家将危房改建。在购砖时,差购砖款2000元。四处借款无果,但又只差2000元的砖。在任何人不敢借款给他的时候,他来找互助社,经互助社研究,决定给他提供2000元贷款。当时互助社提出方案,如果他家实在太穷还不上,互助社里管理人员从工资中扣出填补。一定给他解决困难,让他把房建好能够居住。陈桂财借到2000元之后,立即把砖购回,2016年成功住进了新房。到借款到期时,互助社本计划把贷款展期,让他用钱购置点家具。他说:“不行!我一定要守信,因为当时在绝境中你们帮了我!我非常感谢你们,账就不转了,我叫我女儿在外务工节约点,如数如期还上。我还要叫我的儿女不要忘记互助社对我家的关心和关照,终生感谢!”
又如:二社肖建英的哥哥得了肾结石病,在医院住院一周不见好转。通过医生确诊需立即手术,但是需要3万元。家中只有1万元下差2万元,找到信用社、他们说:这么急!我们无法办理。找亲戚朋友却说没有这么多钱,后来找互助社试试看,互助社马上决定帮助她。因为肖建英的哥哥不是社员,只是肖建英才是互助社的社员。互助社立即把钱借给肖建英,叫她转借给她哥哥急用。互助社以最快的速度,一个小时时间办好手续,把现金给了他,他哥哥立即手术,解决了他们家中的燃眉之急。这个事情在村里产生极大反响,村民对互助社竖起了大拇指,说互助社是我们的贴心人!
互助社践行宗旨,把温暖送给最需要的人。2016年,互助社发展非常好,于是拿出一些盈余帮助村里困难的农户。互助社给患癌症的姜胜悦在生命最后一刻送去现金看望。虽数目不大,但却温暖了他的心。得到了他们家的感谢和赞扬。在重要节日期间,春节、元旦期间互助社给百岁老人张守林送去现金300元,他感动的说:我活了一百岁也难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组织,这么多的好心人。又给近90岁失去独子的高龄老人送去现金200元。他也感动的热泪盈眶激动地说:只有共产党才这好,只有共产党的经济组织才这么好,有共产党培养的人才这么好!
扶贫互助社要为发展农村产业服务,要为广大社员服务,要为贫困户做贴心人。随时随地关心帮助贫困人口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要很好的与脱贫攻坚对接。发挥好脱贫攻坚的动力,起到脱贫攻坚的效应。搭建好脱贫攻坚的平台,挪动本村和邻村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为琳瑛村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