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记者眼中的库布其治沙扶贫

发布时间: 2017-04-23 12:24:5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 魏博 张昊 | 责任编辑: 王振红

关键词: 镜头中的脱贫故事,库布其,治沙扶贫,扶贫

记者们走进田间地头与农牧民合影。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记者 魏博 张昊)人间四月芳菲尽,沙漠新绿待舒展。4月20日——23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走进库布其”活动,吸引了来自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央广网、中国西藏网、人民画报社、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国扶贫杂志社、内蒙古电视台以及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等20余家中外媒体记者的参与。

在四天的采访中,记者们深入库布其沙漠腹地,走进农牧民家庭,挖掘扶贫脱贫的鲜活故事,用镜头和笔端零距离感触他们的内心世界。

找寻牧民致富秘密

走访路上,村落里传来的“古如歌”的悠长曲调,吸引了记者们的驻足。走进道图嘎查亿利新村,一排排的新式建筑与传统的蒙古包交相呼应,牧民斯仁巴布家门前的十余辆越野车引起了记者们的围观,中国西藏网记者宋家丽不禁赞叹:“都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提起高福利,很多人都对西方发达国家点头称赞,生孩子有补贴,不工作有钱拿……通过采访,我才知道就在中国这样偏远的村庄里,农牧民们不仅能拿到真金白银,还能获得免费的独栋小别墅,开着越野车沙漠冲浪搞旅游。”

在吉祥甘草产业示范园,正值沙漠春耕时节,农牧民们在忙碌地播种甘草,记者们走进田间地头,听他们讲述脱贫致富的心路历程。过去,农民贺改蓝曾经贫困到将亲生女儿送人,如今通过勤劳致富,她已经拥有了3辆汽车,并带领4户贫困户种植甘草。她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大家,令新华网记者郭丹几度落泪,“和郭大姐聊天能让人能感受到希望,只要肯动脑子找出路,愿意辛勤劳动就能致富。”

遇见沙漠喜雨

采访过程中,让记者们惊喜的是,库布其沙漠突然下起了一阵太阳雨,雨水虽然少到刚打湿沙漠表层,但这场春雨对于沙漠来说尤为可贵。人民画报社摄影记者马耕平向采访团成员介绍,“从2013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会到库布其沙漠几次,明显感到这里生态方面的变化,尤其是降水量明显增多。”

与马耕平不同,今日中国杂志社的摄影记者虞向军是第一次走进库布其沙漠。因为有进入其他沙漠摄影的经验,他携带了保鲜膜等摄影器材防尘准备。但意外的是,他所做的这些都是徒劳,尽管库布其沙漠的春天比城市来得稍晚一些,风吹得脸生疼,却不见沙尘,这里的沙尘暴已经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植树为沙漠增绿

4月22日,正值第48个世界地球日,记者们参加了亿利资源集团联合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共同举办植树公益活动,为沙漠增绿,助力“一带一路”沿线生态扶贫,并用镜头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

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乔治•斯坦梅茨分享了他眼中的库布其沙漠,“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2016年我第一次来这里,库布其沙漠深深吸引了我,这座沙漠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沙漠不一样,其他沙漠的生命都在逝去,而这里的生命正在生长。除了有着美丽的风景,沙漠还意味着环境的恶劣、资源的贫瘠和居民生活的贫困,但中国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改变了库布其沙漠,改善了当地农牧民的生活,这是一座绿色的、有希望的沙漠。”乔治•斯坦梅茨是知名的沙漠摄影师,他自驾动力飞行伞,几乎飞遍全球极端沙漠,拍摄的作品两次获得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

植树活动现场,网络大V杜建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多年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牢固的观念:中国的沙漠化或荒漠化趋势正在加重。可是,事实早就不是这样了,转折早就发生了。自2004年开始,中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10年保持了‘双缩减’。遗憾的是,这些转折没有在舆论中引起及时的反应。今天,我在库布其沙漠亲眼目睹了正在发生着的这一转折。20年来,杭锦旗人民以及以亿利资源集团为代表的企业,成功地驯服了蛮横地无休止地扩张的库布其沙漠,不毛之地逐步缩减,绿色植被越来越多。”

通过四天的采访,记者们感受到,库布其沙漠无论是环境,还是农牧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兴起于蒙古汗国时期的古如歌依然在唱响,手把肉和奶茶依然飘香,淳朴的民风依然留存。

1   2   3   4   5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