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甘肃推进电商扶贫 杂粮出深山 增收有靠山

发布时间: 2017-04-19 10:09:18 |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王 珂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电商,环县,合作社,武功县,小杂粮

记者在陕西、甘肃等地调研发现,农村电商的发展,带来三方面利好:一是特色农产品找到了销路,农民收入更高;二是配套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就业;三是反向改变农业产业链条,农产品种植由随意化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进而走向品质化、品牌化,提高附加值。

在甘肃环县樊家川镇庆洲小杂粮合作社,包装工人李飞有话说。

“每个月工资有两三千,不少赚。”说起现在的收入,这个西北汉子挺满意。早几年,他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兰州、庆阳等地流动打工,收入不稳定,也不能照顾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现在,李飞加入家门口的合作社,除了工资,家里的20多亩地与合作社签订了小杂粮订单供应合同,一年算下来还有3万多元的收入。

李飞的脱贫源自合作社的发展,而合作社打开销路的背后,则是当地农村电商的欣欣向荣。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8945.4亿元,约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17.4%。电商给农村带来哪些新变化?发展农村电商还需补齐哪些短板?本报记者在陕西、甘肃展开调查。

卖农产品不再愁,买日用品更实惠

纸皮核桃、葡萄干、柿饼、红枣……这些都是西域美农的主打产品。“有了电商,以前愁销路的农产品,如今都成了抢手的网红。”在陕西省武功县陕西美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备货仓库,该公司创始人李春望指着一箱箱打包好待发货的包裹说。

李春望说,以前,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甚至滞销,主因是“流通不畅”导致前端需求和后端供给对不上。农村电商像是在供需之间修通一条高速路,让产品更好匹配市场,好姑娘找到好婆家。

在甘肃环县樊家川镇,记者见到了樊家川庆州小杂粮合作社理事长李涛。“去年6月上线,不到一年就卖了500多万元,今年计划完成2000万元的销售额。”李涛说,从触网前发愁没人买到触网后发愁会断货,合作社经营的网站不仅解决了本镇小杂粮的销路问题,订单多时还会从临镇收购。

在合作社的销售店门口,写有“大量收购”的告示板很显眼:红小豆每斤3.2元、绿小豆每斤3元、谷子每斤1.3元……“价格高多了,以前都不敢想,农民也更愿意种粮了。”李涛说。

助力农产品上行的同时,农村电商也在力推工业品下乡。在环县高寨村农村电商服务站门口,几位村民正驻足了解告示板上的当日网购特价商品。“刚把老乡们网购的商品送走,每天都有几十单呢。”高寨村的京东推广员陈彦东说,大到冰箱、空调、电视机,小到牙膏、香皂,村民都可以方便地订购。

“不仅更方便,而且更安全。”武功县委统战部长孔睿说,乡村流通以前主要依靠小卖部,由于进货路途远,经营者不得不单次采购大量商品,容易出现过期等现象。相比之下,网上购买透明、可追溯。

“农村电商不是玩虚的,而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武功县县委书记田一泓说,农村电商刚起步时,一些人积极性不高,甚至觉得不务实。经过几年实践,越来越多老百姓从电商发展中获益,积极性不断提高。

1   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