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鸡”背后的脱贫故事

发布时间: 2017-01-26 11:45:27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刘娟、吴剑锋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河田鸡,脱贫故事

一只走地鸡,生态大变样

只要走进长汀县河田镇的养鸡户家,提起一个名叫兰秀的女人,几乎无人不知。

兰秀过去只是一个没有收入的家庭主妇,养鸡31年,现在成为河田最大养鸡场的“兰总”。她花了十余年时间,把承包下的一块荒山改造成绿树成荫、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成为“水土保持卫士”的典型。

“你看到的这些山,十多年前是光秃秃的,几乎一根草都不长。下雨的时候,流出来的都是黄泥水。”兰秀拿出从前的照片,给来访的客人介绍,她的儿子在一旁补充道:“就像泥石流。”

在荒山上养鸡,对当时年轻柔弱的兰秀来说是个挑战。最困难的时候,兰秀甚至“鸡苗换树苗”,一铁锹一铁锹地种树开荒。兰秀坦言:“一开始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就想着把林子种好了,散养的鸡才有地方栖息。现在林子好了,就发展林下经济套养河田鸡,鸡粪变成肥料还能反哺林间的作物,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看到绿油油的一片,非常有成就感!”

兰秀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治理其实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怆的静寂,永伴着毁灭了的山林。”这是1942年研究水土流失的学者在长汀县河田镇考察时留下的一段话。

由于一系列人为破坏,坐落在闽西山区、武夷南麓的长汀县成为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1983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正式展开。1986年,水利部把长汀河田列为南方小流域治理示范区。此后,长汀采取了最严格的封山育林、禁烧柴草等生态保护制度,发动群众一道参与,建立燃料补贴制度,用煤球换柴草,用种养治荒山。几代长汀人筚路蓝缕,与百万亩荒山作战,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

兰秀没想到,当初为了养“走地鸡”的治荒努力,开出了鲜花,结出了硕果:“这只走地鸡真神奇!”

     1   2   3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