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互联网+缩小城乡教育资源鸿沟

发布时间: 2016-12-02 10:34:05 | 来源: 未来网 | 作者: 吴意茹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赣州,上海,互联网+,教育资源,扶贫开发

“对于偏远山区来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优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借用大城市的优质师资力量给我们的学生专门的备课、上课,让我们的学生充分的感受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小布中小学校校长曾娟告诉未来网记者,自从她们启用了互联网结对授课模式,师生都获益匪浅。

不用坐高铁师生们即可和大城市优秀教师“面对面”

“我们以前师资力量很匮乏,通过互联网+教育,通过在线互动教学模式,解决了我们师资缺乏的问题。对老师的成长帮扶至关重要。” 曾娟告诉未来网记者,从教多年,她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可以网络授课。

而这么多的先进电子设备,花费多少?是否在这所偏远山区的学校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这些问题围绕在记者脑海中。

(原标题:从赣州到上海只需“几秒” 互联网+缩小城乡教育资源鸿沟)

“其实我们一分钱都不用花,也省了聘请优秀老师的支出。”曾娟的介绍解答了这一问题。

原来,这些先进互联网教学设备由江西省教育管理部门免费提供,师资力量的远程培训和优质课件则是由上海徐汇中学、南昌师大附中这些外地优质中学免费提供给小布中小学校。

除此之外,还有每周的教研互动,都通过互联网,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便将城市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传递给了山区里的学校。

“我们每周每一门科目有一次教研活动,跟上海徐汇中学、南昌师大附中这样的学校同时开教研活动。通过网络在线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他们怎么钻研教材,我们也怎么钻研教材,手把手教我们如何钻研教材,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让我们的老师跟外面的老师同步成长。”在曾娟看来,与学生直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相比,老师的成长将会在缩小教育水平差距中起到更大作用。

“让我们本校的老师借助外地的资源,成长自己,再因地制宜地教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实践网络扶智。”对于未来发展,曾娟表示,如果能利用更先进的技术,让外地优质高中的老师和小布中小学校的老师“面对面”、“一对一”交流,让城乡教师同步成长,将会进一步促进山区教育水平的提高。

曾娟笑着告诉未来网记者,她自己现在每天至少花2至3个小时在网上。“我是语文老师,除了上课之外,我还会关注外地优秀中学的老师们在干嘛,课怎么上,课件怎么制作,我每天都会关注。”

大多数师生都和曾娟一样,教学设备的变化之外,更多的是观念的转变。大家都开始学着接触互联网,在互联网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2244所小学接入互联网 赣州样本正在形成

由于地处山区,与外界沟通交流还存在一定的天然屏障,在江西赣州,像小布中小学校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

而互联网则为他们打通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的最后一公里。

2014年1月,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教发〔2014〕1号),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格局”。

2014年8月,赣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2014-2020年)》,其中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

自此,赣州市启动建设了“赣州市教育云示范工程”,出台和实施了《赣州市教育云项目建设方案》,并将该工程作为网络扶智工程的重点推进项目之一,注重向贫困县市区倾斜。

三年来,赣州市已有2244所中小学校接入了宽带网络,有18427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有108所学校建了录播教室,在国家教育资源平台上注册的学校空间3577个、班级空间5167个、个人空间261719个,其中教师用户71825个、学生用户66732个、家长用户123162个;“校校通”、“班班通”覆盖率分别达66%和60%。

扶贫先治愚。小布中小学校学校完成从书本到电脑的蜕变,而网络扶智的赣州样本也在逐渐形成。

     1   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