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
宁洱生态致富路越走越宽
深秋时节,天气渐凉,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先镇安宁村太阳二组仍是处处绿意盎然。一大早,村里的护林员李正洪穿上胶鞋,身着迷彩服,哼着彝族山歌进山里了。见人就宣传护林防火知识,他已经连续好几天都在森林里巡查,不放过林区的每个角落和隐患,“在山里靠山吃山,就要守护好山林。”他说,这么拼不仅是护林员肩上的职责,更因为乡亲们尝到了生态帮扶的甜头。
今年45岁的李正洪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由于长期缺乏增收技能,加之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一家人的生活过的紧紧巴巴的。今年宁洱县实行精准脱贫以来,他被选聘为村里的巡山护林员。“现在我做护林员一年能领到8000余元的工资,还学习林业实用技术,发展生态林产业,今年内实现脱贫肯定没问题。”李正洪说。
实施生态补偿工程助力山区林农脱贫,宁洱县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林农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机制,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从事天保林、公益林管护,森林防火协管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护林员,直接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今年,全县有274名像李正洪这样的贫困户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全县还兑付349户建档立卡户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3万余元;343户建档立卡户按时发放了退耕还林完善政策生态补助资金22.6万余元。记者沈浩 通讯员 马斯婕
讲述
用心用情帮扶贫困群众
驻村队员与建档立卡贫团户一起劳动
驱车在崎岖山路上行进10多公里,来到勐海县勐混镇大山皱褶里的曼冈村委会贺回哈尼族村,找到了正在建档立卡贫困户马小芳家核查脱贫项目实施情况的工作组长陶伟。
中等个头、朴实干练的陶伟说,我们6名工作队员都是“80后”,几乎没有农村工作经历。今年2月刚进村时,一切都感到陌生,条件艰苦。我们与村两委干部密切配合,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逐户走访贫困户,详细了解情况,较快地打开了工作局面。
曼冈是个哈尼族贫困行政村,有8个小组2253人,2015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87人;今年3月,经过入户测算核查,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44人。
“尊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自主意愿,激发他们投入脱贫攻坚的自觉性、积极性,是实施好精准脱贫举措的基点和关键。”陶伟深有感触地说。工作组与结对帮扶单位干部深入贫困户,倾听他们的心声,分析致贫原因,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共同商定具体的种养业精准脱贫项目。6户贫困户进了专业合作社,仅茶叶、山药种植收入就可实现脱贫。去年,马小芳家经历了极度的不幸,其弟非正常死亡,其父则悲极而病故,家里就剩下她和多病的母亲二人。工作组帮助她俩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政府免费提供给她家5头仔猪饲养,现已出栏3头,加上卖茶叶的收入,两项纯收入1.13万元,超过了脱贫标准。
据了解,勐海县共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62支262人,在18个建档立卡贫困行政村选派第一书记,配备1至2名精通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民族队员。协调、争取各类资金及物资6600多万元,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生产技能。记者赵汝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