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扶贫

发布时间: 2014-10-14 16:06:3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扶贫办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重庆市 旅游产业 发展 扶贫

四、几点启示

第一,贫困农户增收的关键是要努力寻找增收的路子。重庆市贫困地区主要集中于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耕地瘠薄,产出率低。避暑纳凉之所以能够实现农户快速增收,关键就将高山200多万农户良好的避暑资源,与我市450多万离退休职工,400多万大中小学生等,在漫长的三伏天气中需要避暑相结合,促使其成为了新的扶贫产业和高山农户的增收新路。

第二,乡村旅游扶贫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乡村旅游扶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项目,特别是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卫生院、垃圾池等配套设施,旅游执法、乡村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单靠扶贫部门一家难以实现,需要整合资源来共同推进。

第三,增收致富的核心是围绕产权创新机制。我们在发展扶贫旅游上,坚持以农户为主、以贫困户为主,探索的“三专两合作”的模式,始终坚持以贫困农户为主体,围绕产权改革,建立经营机制和分配机制,确保了群众在产业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帮助农户增收。

五、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旅游扶贫是推进贫困地区连片开发的引擎,必须准确把握全面理解。重庆市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山区、大库区、边界地区、民族地区,是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这些地区原始生态和民俗文化保存完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醉人的自然美景、浓郁的民俗风情、优越的养生环境,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富集区,也是发展旅游扶贫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开发滞后,当地老百姓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实施旅游扶贫,一方面,通过整村整片扶贫开发,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开发特色、生态、无公害农副产品,为旅游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在旅游的强力拉动下,贫困地区农民通过自办农家乐、开店摆摊设点、到旅游企业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就地转移,改造了传统农业结构,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农民素质,推动了扶贫方式由输血向造血、自我开发向开放开发、贫困群众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

(二)旅游扶贫是一项全新的扶贫模式,必须集中资源稳妥推进。重庆市旅游扶贫于2001年,在武隆县仙女山片区试验启动,通过扶贫资金引领和持续投入,实现了开发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多赢局面。2010年以来,又依托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瞄准贫困村和扶贫对象,以乡村旅游扶贫为突破口,安排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配套高山移民、整村扶贫、产业发展、扶贫培训等资金,整合其他部门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激活农村闲散资源,启动城口黄安坝、石柱大黄水、彭水摩围山、黔江后坝、涪陵大木、奉节兴隆等旅游示范片,开展百万市民到两翼避暑纳凉、乡村旅游扶贫避暑休闲节等活动,在全市掀起了旅游扶贫避暑休闲热潮,多农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三)发展旅游扶贫正当其时,必须抢抓机遇创新思路。2012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与国家旅游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旅游扶贫是片区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将整合各方资源投向贫困地区旅游开发,带动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2013年,国家又颁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年假制度基本落实。这就为在岗职工避暑纳凉提供了条件,为乡村避暑纳凉提供了高质量的客源,为我们在贫困地区发展休闲产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围绕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休闲观光和体验是农业,建立以乡村旅游为龙头,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闲随着贫困区县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变和景区景点开发的日渐成熟,旅游扶贫进入了提速提档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加强与旅游、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的衔接协调,努力把旅游扶贫打造成扶贫开发的新亮点、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统筹城乡的新平台。

(四)旅游扶贫是片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必须整合资源全力以赴。旅游扶贫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一定要立足扶贫部门职能职责,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力开创旅游扶贫新局面,实片区扶贫攻坚的整体突破。一是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示范片。2012年,重庆市评审通过了18个重点区县的小片区规划,有16个小片区规划不约而同突出了旅游扶贫这一主导,最多的整合资金达26亿元。我们将按照连片扶贫攻坚的思路,集中3-5年时间,除每年安排400-500万元片区专项资金外,产业发展资金、扶贫移民、信贷扶贫、雨露培训等均向片区倾斜,集中财力把示范片做大做精做强。二是专项扶贫向贫困片区的旅游景区集中。将旅游扶贫作为片区扶贫的龙头产业来抓,招商引资、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文化休闲服务都要围绕旅游扶贫的需要布局,推动生产要素向旅游扶贫集中。扶贫移民搬迁重点向旅游景区转移,支持每个区县景区周边建设2-3个扶贫移民新村,让搬迁农户参与旅游产业。从2013年开始,将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10%安排扶贫培训资金,把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高职的旅游专业作为重要内容。同时,结合旅游景区管理,进村入户开展点对点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三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每年安排1亿元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片区建设;每年安排5亿元信贷扶贫资金,用于支持景区旅游企业发展;高山移民资金主要用于旅游景区扶贫对象的搬迁。将旅游扶贫作为与山东省东西扶贫协作、市18个扶贫集团帮扶、“圈翼”帮扶的重要内容,加大对旅游项目投入、客源市场开拓的对口帮扶力度,形成“三位一体”旅游扶贫大格局,推进扶贫开发向纵深发展。四是多渠道开展旅游扶贫宣传。与旅游部门一道,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开展旅游扶贫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旅游扶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区县以重要民俗文化活动、节庆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等为平台,举办农事娱乐活动,开展主题体验游,力求四季有主题、全年无淡季。利用扶贫公众信息网开展网络营销,推广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提高旅游扶贫的信息化水平。用好社会扶贫资源,积极开展市外旅游扶贫宣传,主动与旅行社合作,举办旅游扶贫专题推介活动,共同开拓山区旅游市场。五是建立旅游扶贫与贫困群众利益链接机制。实施旅游扶贫,当地群众参与是前提、受益是目的、融入是要求。认真测算旅游消费能力,严格控制旅游扶贫点,建立扶贫资金持续投入机制,确保旅游扶贫具有较强生命力。通过资本入股、商品配套、流转收租、就近打工、搬家创业、大户带动、金融到户等途径,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让更多贫困农户受益。对景区贫困人口,用财政扶贫资金作为其股份参与旅游扶贫,确保扶贫资金瞄准贫困农村和贫困人口,使景区群众真正融入景区开发之中,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国务院扶贫办供稿)

   上一页   1   2   3   4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