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干部温处长,撇家舍业来扶贫,血气方刚智多星,温暖贫困农牧民, 深入搞调研,不怕路艰险。冬不畏严寒,夏不避酷暑,访贫又问苦, 心力齐帮助。打井又盖房,种植又养殖,捐资又助学,物质有文明,两手都要硬,脱贫又致富,幸得众实惠,千言又万语表不尽感恩之情……”拉起心爱的四胡,说起心中的好来宝,歌颂扶贫干部温都苏,感谢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歌中唱到的“温都苏”就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帮扶队员温都苏巴图。
温都苏巴图,男,蒙古族,出生于1964年1月,中共党员,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调研员,挂职任科右中旗旗委常委、旗人民政府副旗长。2006年,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安排下,他来到科右中旗巴彦淖尔苏木贵力斯台嘎查,2011年又来到巴彦呼舒镇西日嘎嘎查,一帮扶就是8年多。8个寒来暑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调研员温都苏巴图在呼和浩特市和科右中旗之间奔波20多万公里,他在嘎查蹲点1300多个日日夜夜,夏天顶着零上36度的酷暑、冬天冒着零下21度的严寒,他的足迹踏遍2个苏木镇2个嘎查424户家中,他组织召开嘎查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群众大会100多个,他写了厚厚的8本民情日记,在他的不懈努力积极协调下,131名嘎查贫困学生上学得到资助,1673名嘎查农牧民生产生活得到改善……人生有多少个8年,从春华正茂到两鬓白发,他在科右中旗这片热土上注入了全部的热情、感情和亲情,以踏石留印的务实精神践行着一个共产党人对群众的庄严承诺,漫漫帮扶路上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感人事迹。“远学兰考焦裕禄,近学西日嘎温处”,这就是一个厅局帮扶队员给帮扶点留下的感动和印迹,“为民、务实、清廉”是对他真实的写照。
一、书写人生路,活出真性情
他把每一个帮扶点都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和感情。每年在扶贫点蹲点180天左右,最多的时候200天以上。他是全区137个厅局帮扶兴安盟扶贫干部中打出第一眼扶贫井的人;是厅局帮扶入户调查最多的一个人;是第一个在帮扶点成立嘎查乌兰牧骑、“玛拉琴”艺术团和“格格日乐蒙语讲堂”,开展文化扶贫的人;是厅局帮扶队员中坚持时间最久、累计驻村时间最长、帮扶力度最大的一个人。村民自编的好来宝里也常常会听到歌颂温都苏巴图的帮扶故事,百姓们都亲切地称他“温处!”,大家都说他是穷人的亲戚,百姓的儿子。他是始终走在帮扶第一线上的人。放下身架,深入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通过串门走访,耐心听取群众心声,从百姓躲着走,到主动找他谈心。每次回到嘎查他来不及将行李放下,就一户户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近期的生产生活情况,心甘情愿地为嘎查群众致富当“智囊”。为了倾听民声,有时还会自己拎着酒上山和牧羊人聊天。渐渐地,帮扶点的群众把他当做亲人,年龄小的把他视为长辈,年龄相仿的与他称兄道弟,老人们拿他当自己的儿子,他每次来到嘎查,乡亲们就会把他围住,每个人都热情的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接地气”的干部。他严于律己,生活俭朴节约,下乡蹲点不住宾馆住嘎查办公室,用真诚和善心与嘎查群众打成一片; 他认真细致,亲力亲为,每一个项目的落地前期,都会认真调研、分析研究、征求意见,甚至专门去学习考察。 他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在帮扶工作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为嘎查打井、买羊、盖房、建养殖小区、配备铲车、粉碎机的同时,为嘎查送去电视、电脑、民族服装、扬琴、四胡等器材,组织嘎查乌兰牧骑和艺术团开展那达慕、文艺演出和迎新春联欢活动等,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文明程度和自身素质,让不少帮扶点的农牧民拍手叫好。在扶贫项目的管理上充分发挥民主,全面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他说:“任何事情必须集体研究。”研究公示,再研究再公示,直到群众满意。每到年底杀猪,乡亲们都会排着队请温处长吃饭,温处长离开了,就惦记着他什么时候会再回来。在他的帮扶下,嘎查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精神面貌变化了,助人为乐、孝老爱亲之风已悄然兴起,嘎查和谐稳定,无一例上访告状事件发生。 他用行动赢得了百姓的信赖。帮扶点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咱们的温达日嘎”,西日嘎嘎查的乡亲都称呼他为“都兰达日嘎”(汉语意思为“温暖的干部”),先后被兴安盟评为“心系兴安感动人物”优秀扶贫干部第一人;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全区优秀扶贫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二、倾情真帮扶,实干见成效
温都苏巴图2011年蹲点帮扶的西日嘎嘎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15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嘎查,总土地面积5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8800亩。林地面积240亩,草牧场面积29100亩。总户数208户、649人口。属于典型的山区贫困嘎查。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以玉米、高粱、杂粮杂豆作物为主。养殖业以农户家庭饲养为主,规模养殖较少。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帮扶西日嘎嘎查以来,明确帮扶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及投入帮扶资金4125.4万元。2012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2013年增加到人均纯收入3800元。其中凝结着温都苏巴图不少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温都苏巴图始终是带着责任和感情开展帮扶工作,“不辜负自治区党委和宣传部领导的重托,对得起帮扶点贫困百姓的信任。”成了他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一)做好调研,制定扶贫规划、目标。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安排温都苏巴图驻村蹲点开展帮扶工作,他每年至少在帮扶点工作180天以上,仅在2013年就到点22次,每月平均蹲点15天左右,最忙的时候连续在扶贫点工作20多天。他入户调查,了解民情民意,为扶贫工作献计献策;与农牧民一起放养,种地,体验生活;与旗、镇、学校、医院的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了解基层工作情况。2012年冬天,在西日嘎嘎查65岁的村民岳赛音老人得了青光眼,由于没钱看病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期导致右眼失明,左眼做了3次手术才保住视力,老伴也患有类风湿,儿子外出打工,老俩口无法从事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温都苏巴图多次来到岳赛音家里多方接济,协调民政部门解决低保,和嘎查班子协商让他到嘎查打理杂务,每个月支付500元报酬,帮他们渡过难关,老人高兴得逢人便说“温达日嘎”是知冷知热的好干部!
(二)危房改造,解决了农牧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住房问题是扶贫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点工作之一。西日嘎嘎查原有70户危旧房,温都苏巴图在自治区党宣传部领导的支持下,通过调查了解和征求个人意见,去年与嘎查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并决定实施了危房改造22户。费用由国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个人三方共同筹资。个人筹资标准,根据个人生活条件和住房面积分别定为:(1)40平米房,免费,产权归嘎查集体;(2)50平米房,1.5万元,产权归个人;(3)60平米房,2.5万元,产权归个人;(4)70平米房,3.5万元,产权归个人。西日嘎嘎查71岁村民张振国患有糖尿病综合症,住在已有50年历史的两间破土房里,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温都苏巴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张振国老人商量把他老俩口子免费安置在旗福利院安度晚年,可老人不乐意离开家乡。68岁的老伴乌仁其木格老人说:“温都苏巴图真成了咱贫困户的“亲戚”了,每逢下雨天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他会第一时间跑到咱家查看房子漏没漏,有没有垮塌的危险。去年7月20日晚上天一黑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他半夜12点冒雨来到咱家看看房子有没有倒塌的危险,现在我们已搬进温处长给我们协调盖的40平米的砖瓦房了。这两天老伴犯病已经进入弥留之际了,如今不用再担心下雨房子塌了被砸死,躺在新房里这回我老伴死也能闭上眼睛了!”今年,又改造危房97户。
(三)资助学生,为贫困百姓排忧解难。由于帮扶点群众经济基础差,不少家庭贫困学子尽管品学兼优也不得不离开校园。温度苏巴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解决贫困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作为心中一件大事,千方百计想办法去解决。他将帮扶点这一情况如实汇报给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赢得了领导的支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干部慷慨解囊,与帮扶点贫困大学生结对,采取“一对一”助学的模式,2012年落实了18名大学生每人2000元的资助。2013年9月1日对于巴彦呼舒镇西日嘎嘎查的农牧民来说永生难忘的一天。这天全嘎查男女老少倾巢出动聚集在西日嘎山脚下参加捐资助学仪式。这天,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和扶贫干部温都苏巴图的不懈努力和协调下,北京小鸟爱心基金爱心企业家代表们来到西日嘎嘎查,将87.34万元的爱心捐款送到了112名贫困学生手中。在西日嘎嘎查百年历史上尚未出现过的,这种感天动地举动,不仅感染了学生和家长,甚至参加仪式的父老乡亲都感动的掉下眼泪。“我家有两个孩子上大学一个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一个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就读,为了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几年来借银行贷款、民间高利贷10多万元,还把家里值钱的牛羊全部变卖,家庭生活一下回到解放前了。当时我把救助两个孩子的4万元善款紧紧抱在胸前,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实,自治区宣传部的救助和“温处长”的真心帮扶,真可谓雪中送炭,让我的两个孩子能够在求学路继续走下去。”嘎查村民白斯日古楞说起当时的捐赠仪式仍然激动不已。当时学生代表包文莉说,我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大家的关爱和期望,早日成才,回报社会,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
(四)打井买羊,为农牧民的稳定发展打基础。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把夯实嘎查产业基础作为帮扶点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来抓,温都苏巴图围绕这一思路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一个又一个项目在帮扶点成功落地。2012年,投资63万元打深水井20眼,建设水浇地3000亩。按照“农牧结合、为养而种、以养为主”的思路,把大力发展现代肉羊养殖产业作为重点,2013年,购置了1010只母羊,并以贫困户每人口3只,其余户每人口1只的标准发放给农牧民。与每家每户都签订协议,要求3年内保证不杀、不卖并达到每年90%以上的接羔率。从此,西日嘎农牧民家家都有一群羊,人人都有几只羊,这不仅彻底改变了西日嘎嘎查的“无畜户”现象,对今后脱贫致富达小康打下了产业基础。2013年9月12日,对于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西日嘎嘎查贫困群众吉仁台一家来说,是个意义特殊的重要日子。当天,按照贫困户每口人3只羊的标准,吉仁台家分到了12只基础母羊。看着在自家院子里欢蹦乱跳的羊儿,全家人笑得合不拢嘴。吉仁台的老伴儿白堂见到记者兴奋地说:“我家羊今年已发展到14只了,看今年到秋庄稼收成好了,自己再添10几只羊,3年后就能发展到100多只羊了,那时我就有能力给儿子娶媳妇了。感谢内蒙自治区宣传部,感谢温处长的真心帮扶,没有他们的扶贫羊,我的苦日子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子什么时候把家还!”
在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温都苏巴图还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部署,注重发挥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作用。2011年以来,新建占地8万平方米的养殖小区,购置赛诺草原羊业公司杜泊羊配种母羊700只,投资建设占地1万平方米的集体养羊基地,配套105平方米棚圈4处;按照乌兰部长“以户为单位人均生产性收入在6000元以下为重点扶持对象”的总要求,为贫困户免费提供配种母羊500只,采取自养与代养相结合的方式,2014年底全部实现以户为单位人均生产性收入达到6000元。同时,配套建设80平方米标准化棚圈130处,购置配套青储饲料加工机械,保障肉羊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